第8章 達成共識(1 / 2)

掌事太監李柄見其慍怒之態,連忙作攙扶狀。

眾人的頭埋地更低了。禦史大夫湯徵見狀,扯了扯沈觀行的袖角,示意他停止陳詞。身為言官、自守清流的湯徵本應在這劍拔弩張之際直言上諫,但是他清醒地意識到薛定搖此舉的忤逆之處,自知理虧的他在這一刻選擇了三緘其口。

沈觀行不為所動,緩緩直起身來、沉下氣來繼續道,“此外。老臣愚見,上不達而行不效。臣私下忖度兵亂之由史,在於太尉一職懸缺而未決。兵將缺總領,所行自然有失。”

征元帝聞言明顯心中一怔,他沒有料到沈觀行竟然主動把話引到太尉一職的空缺上來。太尉作為三公之一,主掌舉國軍事兵力。在此之前,一直由清流出身的施正明擔任此職。施正明的死,是征元帝掌奪兵權的重要一環。

一直作旁者觀的右丞相左逢年聽到沈觀行將話柄牽引至“太尉”一職上來,不自覺正了正肩膀,微微翹起的嘴角帶動著須髯輕輕一顫,低垂的眉眼緩緩看向了沈觀行。

右丞相左逢年是征元帝的親娘舅。在征元帝“製衡”用人的觀念下,朝廷由上及下凡是掌握實權的人事官職皆由有著對峙關係的雙數官員充任,即使丞相之職也不例外。故此,征元帝在沈觀行之外,亦然安排左逢年走任丞相一職,並命他們二人共同執掌具有極高行政權力的十三曹。

十三曹是丞相下轄的、協助九卿處理朝廷要務的政務機關,因包括西曹、東曹、戶曹、奏曹、詞曹、尉曹、賊曹、決曹、兵曹、金曹、倉曹、黃閣共十三個門類的辦事機構,故而命名為十三曹。曆朝為丞相一人所總理的十三曹如今由沈觀行、左逢年二人分曹治事。同時征元帝又擔心沈觀行在十三曹內的勢力盤根錯節難以製衡,於是又以“協助沈觀行與左逢年處理曹內庶務”為理由,再設新職“十三曹令”,並安排左逢年之子左玄暉充任此職。

十三曹位於臨近皇宮的一座別苑內,由於此間官吏、差役眾多,別苑內多設閣樓,故此別苑設名為曹閣。兩位丞相由於年事已高,被民間尊稱為閣老。左玄暉作為十三曹令,通常被尊稱為曹令大人,而在民間則被稱為小閣老。

對於原本高居相位、總領十三曹的沈觀行來說,這是一場帶有幾分淩辱的分權考驗。然而為官多年的沈觀行心裏明白,朝廷內部不能分裂。君與相的意識形態如果背道而馳,影響的將會是朝廷的走向和國家的興衰。從大局處著眼,他選擇了妥協與臣服。因為於他而言,比起國家的榮辱,個人權力的犧牲微如草芥。隻要能維護住宗氏朝廷的最高治權,他可以做出任何必要或不必要的犧牲、也可以做出任何必要或不必要的讓步。或許他自己都未曾意識到,君本位的意識形態已經深深烙刻在了他的思想深處並指導著他在官場上的一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