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反,天天反,也沒見他們能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來。
何況隻是一個縣。
雖然趙佶初登大位,但他自小聰慧,簡單掃了一眼,便看出奏折其中的誇張成分。
大筆一揮,將曾布的意見砍去三成。
“就依宰相建議,發兵林慮。”趙佶說罷將奏折丟還給內侍。
“都停下來幹什麼?接著奏樂接著舞。”
有了皇帝的批複,這兵就出的名正言順了。
曾布著人將兵部尚書,戶部尚書等人請了過來,就出兵事宜商議對策。
皇帝剛上台都覺得造反就那麼回事,這些人都是積年老賊,在任上誰沒經曆過十幾次,幾十次的造反。
當然都輕車熟路。
何況總共也就三千人的剿匪小隊,又有什麼可商議的。
一盞茶時間不到,決議就出來了。
著禁軍軍都指揮使彭陽,既可發兵林慮。
大宋軍製:禁軍編製為廂、軍、營(指揮)、都4級。
廂轄10軍,軍轄 5營,營轄5都。每都100人 。
那一個軍都指揮使隻轄2500人,不夠怎麼辦,再調一營歸屬彭陽指揮。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自然,相應的後勤保障也一起動了起來。
隻是大家都熟,處理起來按部就班,不徐不疾,朝廷從上到下竟然沒有一個大員驚慌。
當官的不急,情有可原,畢竟上陣打仗的又不是他們。
當兵的又怎麼能不急?
打仗是要死人的。
軍營裏一片哀聲怨道。
軍都指揮使彭陽是趙佶朝才升上來的,他一上來也是滿懷激情要幹一番大事業。
但抑武崇文的大宋體製,讓他處處受到掣製。
雖然每營每都都是滿編,但其中很多人是掛職的,也就是說除了皇帝親自檢閱外,這些人平時根本不來軍營。
這些人中有很多還是貴勳子弟,隻能為伍不能從文,所以沒有辦法才在軍中掛職,好歹能熬個資曆。
稍微有點辦法的早就棄武從文了。
軍隊的訓練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想要抓緊一些,竟然就有流言說彭陽準備造反。
這可把剛上任的軍都指揮使彭陽嚇得不輕。
這他媽的還怎麼練?
這他媽的還敢練嗎?
就在軍都指揮使彭陽一籌莫展中,突然一紙調令,讓他出兵平叛。
彭陽是既激動,又惶恐。
激動的是,朝廷終於要用他,他報效朝廷的時候到了。
惶恐的是,手下的兵怎麼打仗?能不能打仗?
他一無所知。
就在這激動和惶恐中,彭陽將部隊集結起來。
倒也旌旗招展,聲勢浩大,雄健威武。
希望他們隻是一幫占山為王的賊寇,希望他們比他帶的軍隊更爛,希望他能旗開得勝加官進爵。
誓師大會,口號喊的震天響。
讓前來送行的宰相曾布很是滿意,軍都指揮使彭陽領了將旗,帶著隊伍浩浩蕩蕩的開拔。
可惜,這種浩浩蕩蕩隻維係了五裏地,兵士們才剛剛看不到京城汴梁,便散了架。
“起來,都給我起來!”軍都指揮使彭陽麵色鐵青。
“將軍,隨他們吧。都是些老兵痞,隻要打仗的時候,獎賞給足,還是很有戰鬥力的。”副官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