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學堂辯論(2 / 2)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萬物當厚德載物。”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憚也,言足信也。”

皇上來到一間教室門口,聽到先生問: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這段話何解?”

“先生,學生理解的是:古時候想要使天下人都發揚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養自己的身心;想要修養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誌;想要端正自己的心誌,就先要證實自己的誠意;想要證實自己的誠意,就要豐富自己的知識;豐富知識就在於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先生點點頭,又問道:

“還有沒有別的理解?”

“先生,學生認為這段話的意思是: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為基礎,以治國平天下為旨歸,把遠大理想與個人抱負、家國情懷與人生追求熔融合一。天下的基礎是國,國的基礎是家,家的基礎是個人。國與家相輔相成,國家的仁德政治,家庭的仁德風氣,個人的仁德修養,都關係著整個國家的繁榮和穩定。”

先生點點頭,看向一眾學子,又問道:

“還有沒有其他的理解?”

“先生,學生以為這段話的意思是治國的根本在於齊家,齊家的根本在於修身,修身要從正心開始,正心要從誠意開始,誠意從致知開始,而致知就是在格物的功夫。這裏麵的先後次序、本末終始是關鍵,所有的大目標都是從小目標開始的!我們的身由心做主宰,所以身體的造作,它的善惡就是因為心裏有善惡。心善,所做的皆善;心惡,所做的皆惡,心是主宰,所以要正心、誠意。心實了,就會很踏實,一念不生是謂誠。如果心裏麵還有念頭,還有很多妄念,這個心就不誠、不實,它的心是飄動的,是浮躁的;這個心沒有浮躁、沒有妄動,它就實,這就是誠。我們能做到一念,而不生其它妄念,這叫一念不生,如此才能專心致誌推極我的知識而到達無所不知的地步。當人知道的越多,才會明白不知道的更多,也就更需要誠意、正心,才能致誌。事物的理都弄得明白,而且通達明了、圓滿的領悟事物之理使得欲其極處無不到也,能夠使這個理一分一毫都沒有不明的,到極處了,這叫格物。這樣的人治理天下,則天下無不能治也!”

陛下聽到這裏讚歎不已,韓禮一臉嘚瑟的說:

“陛下,我家四弟是不是特別厲害!將來是不是能成為您的宰輔之臣啊?”

“哈哈哈哈!有子如此,必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