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軍班師後不久,上軍主將狐毛去世,文公欲以趙衰代之,趙衰再辭道:“城濮之戰,先且居臨危挺身而出,中軍不潰,終勝楚軍,實其功也,有功不可不賞。況且和我差不多的人,還有箕鄭、胥嬰、先都等人,這些人都可以用起來。”文公遂以先且居為上軍主將,複歎道:“趙衰三讓,舉薦八人,皆為社稷之臣,這樣的人怎麼能不重用呢?”為此,晉文公專門在清原(今稷山東南)檢閱軍隊,調整編製,將原上、中、下三行改編為新上軍、新下軍,以趙衰為新上軍主將,箕鄭為佐,胥臣堂弟胥嬰為新下軍主將,先都為佐,共是五軍,僅次於周天子的六軍,但因國力強盛,所以戰鬥力最強。後來狐偃也去世了,先且居請示文公上軍佐人選,文公說道:“這還用問嗎?趙衰有三讓之德,按照他的資曆和能力,早就應該在這個位置上了,就讓趙衰來輔佐你吧。”於是任趙衰為上軍佐。
楚成王知道現在不是晉國的對手,所以就派大夫鬥章攜帶禮物前來講和,晉文公感念成王一向善待自己,城濮交兵也不是成王本意,因此十分痛快地同意了,並派大夫陽處父攜禮回訪楚國,兩國自此通好。
前628年冬十二月,晉文公病重,自知不起,就召趙衰、先軫、胥臣、欒枝、狐射姑、陽處父等一班重臣至病榻前,托孤授命,囑他們輔助太子驩為君,盡心職守,不要讓自己建立起來的霸業衰落。囑罷,命太子驩拜於諸位顧命大臣前,慌得眾臣趕忙下跪,俯伏於地道:“臣等敢不鞠躬盡瘁以輔太子?”文公又怕其餘諸子在國內不安份,重演骨肉相殘的悲劇,就送公子雍出仕秦國,送公子樂出仕陳國,而把自己喜愛的幼子黑臀送到周王室為仕,以結好周室。安排完諸事,文公溘然而逝,在位九年,享年71歲。
晉文公重耳是晉國乃至春秋時期一位重要的國君,他自幼經曆或耳聞目睹各種政治風雨,從43歲起,在外流亡十九年,接觸了多種多樣的政治人物,體驗了寵辱不同的人生際遇,深刻了解了風土人情,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經驗,更憑著巨大的人格魅力,身邊聚積了一批政治、軍事才俊,使他能夠繼承並壯大父親獻公所建立的基業,擴展晉國國力。更以超人的政治度量,使晉國從內亂頻仍中擺脫出來,形成一個君臣不疑、上下同心的政治集團,在對外戰爭和外事交往中占據主導地位,建立了堪與齊桓公媲美的霸業,後人常以齊桓晉文並稱,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
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