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河北猛將(1 / 2)

劉協仔細打量這個匈奴左賢王。其人年約三旬,深目高鼻,虎背熊腰。一雙眼睛直視劉協,閃現一種勇敢、決絕的神色。劉協道:“匈奴號稱‘騎在馬背上的民族’,騎兵之利獨步天下。現在為朕所擒,還有何話說?”那左賢王傲然說道:“漢人狡猾使詐,本王不過偶中奸計。若於戰陣之上刀來劍往,真槍實箭比劃,吾匈奴騎兵天下無敵。今誤中詭計,有死而已。卻不心服。”

劉協大怒,道:“兵者,詭道也。所謂兵不厭詐。汝匈奴隻知道逞匹夫之勇,怎麼會是吾大漢敵手!現在既然被擒,便當死而無怨!”想到文姬夫人蔡琰就是被人所劫,在匈奴跟著這個左賢王過了幾年,天天想念故鄉,終日以淚洗麵,再也忍耐不住,命武士推出斬首。須臾,刀斧手獻上首級。劉協命懸首北門,以儆效尤。原來這便是軍師郭嘉之計。令呂翔假意投降,為取得劉豹信任,不惜送上用來交換張繡的袁熙、高幹二人屍首。劉豹果然中計。呂翔放劉豹入城,劉協已經預先使呂曠呂翔領兵謹守城門。使馬超於郡衙埋伏,許褚於郡衙外東邊巷內埋伏。文聘於郡衙外西邊巷內埋伏。劉豹軍入郡衙,馬超許褚伏兵先出,文聘隨後相助,先殺個七零八落。後來劉豹逃出,文聘便抄近道趕到前麵埋伏,用絆馬索生擒劉豹。劉豹既擒,文聘、馬超、許褚分路追殺,正是“甕中捉鱉”,大獲全勝。

劉豹已死,召集文武,商議退袁紹之兵。

正說之間,呂翔求見。原來呂翔雖然投降並立此大功,然而不過是馬超帳下偏將,尚不能與軍師等同帳議事。劉協聽說呂翔求見,微感奇怪,命召他入帳。

呂翔行禮之後,道:“陛下,臣部卒梁恩,曾往劉豹營中詐降,與劉豹有一麵之緣。看見城門上示眾的首級,並非劉豹,因此說與臣知道。臣見事關重大,立刻前來求見陛下。請陛下令人善為分辨,辨明真偽。”

劉協大奇,命呂翔帶梁恩來見。梁恩入見,劉協道:“朕聽說日前所殺劉豹並非劉豹本人。此事呂將軍已稟報於朕。朕傳汝來,要辨明真偽。汝須仔細分辨,若有差池,軍法處置。”命武士把首級拿出,讓梁恩仔細觀看。梁恩仔細察看,說道:“此事千真萬確,此人並非劉豹。”文聘等並皆吃驚。劉協說道:“想來必是劉豹見事不妙,使部下假扮自己,被文將軍生擒。真的劉豹,反而喬裝逃走。”許褚說:“既然如此,須趕緊關閉城門,嚴密查訪。”劉協暗笑,道:“劉豹既然已經逃走,必然趁城中不備,逃出城去。如今在城中訪查,怎會有劉豹消息!”

文聘本來以為立了大功,沒想到卻是個小兵而已,頗覺無味。劉協與諸臣善加安慰。命馬超挑選幾個忠實可靠的匈奴降兵過來。劉協問他們南匈奴劉豹部虛實。原來南匈奴也有數十部族,分別由單於、左右賢王統帥。呼廚泉在兄長死後,取得各部族支持,得到單於之位。封先單於之子劉豹為左賢王,劉豹之弟劉去卑為右賢王。劉去卑年紀尚小,劉豹卻已成人,而且凶狠嗜殺,因此呼廚泉非常防備。而各部族因擁立呼廚泉,也怕劉豹報複,因此劉豹部為三人之中最小,隻有騎兵三萬餘,口十萬眾,奴隸十萬。此次劉豹受袁紹曹操厚禮,又要報仇,因此興兵兩萬來攻河東。如今兩萬人隻剩下三千拒不投降,另有一千投降大漢,其餘一萬六千人已經盡數被殺。

劉協探聽詳細,命馬超放那三千拒絕投降的匈奴騎兵回去。對他們說道:“朕平生最佩服忠心不二之人。汝等雖為蠻夷,卻知道忠義二字,朕非常敬佩。朕知道南匈奴左賢王劉豹已經逃脫。這便放汝等回去。上複劉豹,好好管理部眾。日後若再來侵犯,朕絕不寬恕。”又把替死的那個假劉豹的首級縫在屍體上,讓他們帶回去,說道:“此人以身救主,朕敬佩他的為人。現在交由你們帶回去給劉豹。希望劉豹不要辜負他的一腔赤膽忠心。”那些人大喜過望。劉協又囑咐他們,轉告劉豹,小心防範呼廚泉,免得被呼廚泉所乘。馬匹留下,讓他們步行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