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劉豹被擒(1 / 2)

安邑城。劉協與軍師郭嘉,大將文聘、馬超、許褚,降將呂曠、呂翔,河東太守杜畿,衛凱等文武在郡衙宴席上談笑風生,君臣甚歡。呂翔道:“陛下英明神武,奇襲上黨,一鼓作氣破袁熙四萬軍馬,解河東之圍。臣等實在佩服!”劉協笑道:“此皆諸位愛卿齊心協力,三軍之眾用命的結果。二位將軍順應天命,棄暗投明,朕歡迎之至!隻可惜張南將軍立此大功,尚未受賞,便被袁熙這個逆賊所殺!”

呂翔道:“張南將軍為朝廷立此大功,雖死尤榮。今袁熙已為馬將軍所殺,此仇已報。且陛下已追諡為侯,以侯禮埋葬,相信張將軍泉下有知,也會瞑目。”

劉協道:“但願如此。現在河東之圍已解,朕已留甘寧與原河內太守王邑領兵守上黨。來日出兵,從後襲擊劉豹之軍,趁勢解箕關之圍。箕關被劉豹、顏良前後夾擊,如今已堅守二十天。張繡賈逵實將才也!”

君臣一片歡笑。突然流星馬飛報,箕關已被顏良打破,賈逵不知去向,張繡被擒。如今劉豹率軍往河東而來,袁紹令高覽守箕關,韓猛為先鋒,大將顏良文醜為中軍,起兵五萬入關,來報殺子之仇。

聽說箕關失守,賈逵失蹤,張繡被擒,劉豹、袁紹又興兵來攻,郡衙內頓時一片寂靜。許褚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量劉豹袁紹何足掛齒?請陛下與臣軍馬,臣自當取而人首級獻於陛下。”劉協搖搖頭,道:“河東尺寸之地,卻用八萬大軍來攻。袁紹此來不善。”郭嘉道:“為今之計,莫如屯兵安邑,待劉豹、袁紹軍來,再作區處。浦津關乃要地,須增兵加強防守。”劉協點頭,命杜畿領兵一萬協助張燕。一麵派出細作打探消息。

郭嘉又道:“張繡將軍被擒,陛下不可不救。”劉協道:“軍師有何妙計?”郭嘉說道:“袁紹之子袁熙、外甥高幹被殺,二人屍首都在河東。陛下不如遣使去見袁紹,願以二人屍首交換張繡。如果袁紹答應,便可救出張繡。”正商議間,袁紹使者求見。劉協召入,使者道:“我家主公生擒張繡,願以之交換袁熙、高幹二人屍首。若陛下允準,可約定時日交換。”劉協道:“好!轉告袁紹,好生對待張繡。若是有所損失,休想換回袁熙屍首。”使者拜辭。

文聘道:“雖然袁紹同意,然而劉豹大軍在前。攻戰之時,隻怕不方便臨陣交換。陛下當別尋良策。”郭嘉道:“當先定計破劉豹。”劉協問:“軍師已有良策?”郭嘉道:“臣有一計,請陛下定奪。”附耳對劉協說出。劉協道:“此計可行。奉孝可以操作此事。”郭嘉自去行事。

卻說劉豹引本部軍攻打箕關,又得袁熙一萬騎兵相助。曆時二十天,終於與顏良東西夾擊打破箕關。雖然略有折損,但仍有兩萬餘騎。且喜袁熙已死,劉豹便並了那一萬騎兵,作為自己部卒。聽說天子在安邑,引兵來攻。大軍行到河東聞喜縣,此時諸縣並無守軍。劉豹入城將息。剛要吃飯,左右報說抓到一個細作在此,解來給左賢王。

劉豹命左右把那細作解來。那細作進來,見了劉豹,放身拜倒,說道:“小人並非細作,乃是呂翔將軍心腹小校梁恩,奉呂將軍差遣來見賢王。賢王如果不信,小人貼身衣袋中有呂將軍手書為證。”

劉豹讓左右解開繩索。梁恩從貼身衣袋拿出一封書信,左右遞給劉豹。劉豹拿來一看,見書信有些汗漬。命帳下一人讀來。原來劉豹是匈奴人,雖然久居河西,與漢人雜處,能說漢話,卻是不識漢字。帳下有一先生,乃是河西收購皮貨之類的一帳房先生。姓張名平。劉豹見他頗通文墨,因此拆了他的鋪子,讓他來做書記,掌管與漢人有關的文書之類。張平接過書信,略微瀏覽,讀了出來:“臣呂翔頓首拜於匈奴左賢王麾下:臣兄弟二人雖為三將軍袁尚部下,卻久慕二將軍仁義之名。後受命與袁將軍起兵攻打河東,久受袁二將軍厚恩,雖粉身碎骨不足為報。何期叛賊張南,貪生怕死,投降馬超。反與馬超合謀,假以運糧混入營中,裏應外合殺死袁二將軍。臣等本當追隨袁二將軍於九泉之下,奈何張南雖死,馬超尚存。欲保全此身以報仇。故屈身投降,忍受不忠不義之名,欲取得馬超信任,趁機報仇。今聞賢王大軍前來,願為內應。欲借賢王之手,為袁二將軍報仇。特遣心腹校尉梁恩前往求見。幸勿見疑。”

劉豹聽張平讀完,道:“呂翔自己怕死,投降馬超,反說是為報仇。今以此事欺我,莫非匈奴人是好欺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