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道:“朕聽聞韓遂擁兵五萬反叛,為何卻有九萬精兵?”杜襲道:“韓遂勢大,選各處郡縣歸降者充入軍中,共得兩萬步兵。興國氐王阿貴、仇池國主楊騰皆起兵應之,因此賊眾益大。”劉協道:“賊勢浩大,當先固守,然後尋敵軍之隙趁機破之。”剛要與諸將分派任務。突然流星馬飛報禍事。
劉協命速速報來。道:“袁紹與曹操講和,連兵來攻。”劉協連忙問他詳情。探馬道:“曹操大敗袁譚,盡有青州之地。淳於瓊被曹將夏侯惇所斬,高覽、辛評等保著袁譚敗回河北。袁紹與曹操沿河相拒達三月之久。袁紹求戰不得,屯兵於河北沿岸。後曹操與袁紹講和,各自退兵。袁紹遣大將顏良率兵三萬攻打河內。城破,太守王邑退回箕關。顏良隨即引兵攻打箕關。如今箕關危在旦夕,王大人與孫大人特派小臣前來求救。”
“袁紹子袁熙以呂翔呂曠為將,自並州太原南下取河東。如今前鋒已至上黨、平陽。”
劉協大驚。突然潁川雷薄遣使來見帝。劉協道:“莫非潁川也已失守?”忙命快宣。使者拜見,道:“袁曹各自退兵後,曹操使大將樂進曹仁曹洪領兵五萬來犯陳留。張將軍出城拒敵,寡不敵眾。後孫將軍運糧到陳留,為曹仁所劫。兵敗失糧,陳留失守。今張將軍收集敗兵入潁川,與雷將軍共守潁川。遣孫將軍往汝南協助臧將軍守城。特來報知。臣臨走之時,聽說樂進使曹洪分兵兩萬來取汝南,自與曹仁攻打潁川。如今勝敗未知。”
劉協還沒來得及反應,又有探馬來報:“張魯使弟張衛引兵一萬出漢中,取陰平、武都二郡。張魯自引大軍接應。如今軍已至下辨。”
“南匈奴劉豹部起兵兩萬,聲稱要報去年冬天喪師之仇,度汾水南下,來犯河東。如今太守杜畿閉城堅守,遣小臣來長安求見陛下,請陛下遣將派兵救援。”
劉協作聲不得。突然楊琦稟報,說有一人求見。劉協道:“朕國事繁重,此刻不見外人。”楊琦應聲,卻不出去。劉協感到奇怪,於是問他。楊琦道:“來人雖穿著樸素,但臣觀其人舉止非凡,臉有焦慮之色,道‘為大漢天下而來’,因此來報與陛下。”劉協聽說那人說“為大漢天下而來”,正命中自己此刻的要害。於是讓楊琦請他進來。
來人大約三十來歲,穿一身布袍,但卻流露一種憂色。那人進來,恭恭敬敬行了三跪九叩之禮。劉協見來人熟知朝禮,更是驚疑不定。命他起來說話。
那人謝恩後站起來,道:“臣聽說袁紹曹操等共八路兵馬來犯,心憂國事,因此特來求見陛下。失禮之處,還望陛下恕罪。”劉協見他開口就說這等大事,更加奇怪,道:“先生以布衣之身,尚且憂國憂民,實乃大漢之幸!先生既來求見,想必胸有成竹。朕洗耳恭聽,還望先生不吝賜教。”
那人道:“臣乃潁川陽翟人,姓辛名毗。向為青州刺史袁譚效力。袁譚傾青州之兵攻擊曹操,為曹操所敗。臣受命守衛琅琊郡,因大軍兵敗,退路被阻,因此喬裝棄城逃出。輾轉逃回鄴城,見過袁紹,得知機密消息。因此特來求見陛下。後聞陛下出兵攻打韓遂,現在長安,因此來長安拜見陛下。”
劉協聽說是辛毗,道:“潁川辛氏兄弟二人並有令名,朕今日得見,大慰。”命賜座。道:“佐治棄袁紹來見朕,必有非常之事,還望先生直言。”
辛毗道:“曹操與袁紹講和,約定共同出兵攻打大漢,若攻下洛陽,滅亡大漢,二人二分天下。袁紹自其弟袁術稱帝後,久有不臣之心。曹操雲‘昔漢高祖不過泗上一亭長,而有天下;今曆年四百,氣數已盡,海內鼎沸。袁氏四世三公,百姓所歸。操乃相國曹參之後,於大漢功勳卓著。今漢室氣數已盡,代漢而有天下者,非袁即曹。吾二人不如合兵掃除漢室,然後二分天下為帝,豈不甚好?’袁紹喜而從之。臣見大漢有累卵之危,不忍國家敗亡,因此棄袁紹來見陛下。請陛下著速調兵遣將嚴密防備,勿為奸賊所乘。”
劉協道:“如此說來,張魯、劉豹、韓遂數處為亂,皆曹操袁紹之謀?”辛毗道:“不錯。張魯欲為漢中王,劉豹乃是匈奴單於於夫羅之子,本當繼位為單於。後呼廚泉受眾部落首領推拒成為單於,劉豹早已有心取單於之位。韓遂見天子以馬騰女為妃,征馬超及雍州騎兵入朝,疑朝廷欲用兵西涼,因此而不自安。袁紹曹操許諾,事成之後,封張魯為漢中王,劉豹為匈奴單於,韓遂為西涼王,皆為一方霸主,不需進貢、納賦、繳納錢糧等。今六路大軍畢至,陛下需早作打算。”說罷拜辭。
劉協道:“先生不遠千裏而來,足見先生忠君愛民之心。朕拜先生為侍郎,還望先生勿辭。”辛毗拜謝,從此沒有再回袁紹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