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兵經過一番馳射,見效果不是很好,那首領又領兵衝殺三次。陷陣營三千兵經此三次射擊傷亡近千人。如此下去也不是辦法,遲早會被射殺殆盡。而陷陣營雖然有五百弓弩手,但作為步弓手,沒有戰馬衝殺之力,便不及匈奴兵射的遠。除了數十過於靠近的騎兵被射殺或射傷,匈奴並幾乎毫無損失。
劉協見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對杜畿道:“此山雖可稍歇,然安邑城雖有神威營駐守,但大小官員都在此地,群龍無首。朕甚憂之。”杜畿道:“臣也以安邑為憂。當先設計突圍,然後進保安邑。”張燕聽了,道:“請陛下準臣帶兵突圍。”劉協道:“匈奴兵甚眾,急切難以得脫重圍。朕以騎兵一百五十付卿,切記不可戀戰,若能生擒一兵半卒,即為大功。”吩咐把所有馬匹集中起來,選了一百五十匹,挑選一百五十名精騎術刀法好的精兵,組建一隊騎兵。張燕拜別,轉身欲走。杜畿道:“此刻陛下身邊別無大將,安危係於將軍一身。將軍一去便回,萬萬不可有失。”張燕應諾。
劉協見匈奴兵下馬席坐於地,拿出隨身水囊和幹糧肉幹之類小憩之時,吩咐讓開一個口子。張燕於一百五十騎呼嘯一聲,縱馬而下。匈奴兵正在休息,迫不及防,最外邊的數十人霎時被大刀砍殺,被張燕等衝入陣中。這些兵都是大刀兵,善於近身搏擊。大刀揮舞,威不可擋。匈奴兵紛紛起身上馬。張燕並不戀戰,率騎兵直奔那首領。那個首領見山上三分之一士卒都已經傷亡,又沒有對陣之意,因此懈怠下來。張燕號稱“飛燕”,就是以衝刺之速聞名。那首領上的馬來,未及提刀,已被張燕生擒過來,橫在鞍前,兜個圈子奔上山來。那些匈奴兵欲用箭射,短兵相接怕誤傷自己人。倉促提刀來迎,張燕等卻不接戰,縱馬直走。奔回土山,把那首領扔下馬來。
經過審訊,原來這是名百夫長,是匈奴左賢王劉豹的部隊。劉豹這次親自率領一萬騎兵來河東劫掠。至於南匈奴與大漢已經和平相處多年,這次何故突然來犯,這個百夫長卻說不清楚,隻知道大雪凍死了很多牛羊,他們這次是來搶劫過冬食物的。(南匈奴與漢族在並州雜處數十年,一個百夫長知道漢人語言也並不奇怪。)
劉協聽說匈奴兵目的是劫掠,便有了破敵之策。對杜畿張燕道:“欲從此山突圍,此事不難。然安邑被近萬騎兵圍困,如何進入城中,卻需先做打算。”當下把自己的計策跟大家說了。
杜畿又試著勸降那百夫長。隻是匈奴雖然上下等級非常嚴格,卻極重英雄。戰陣之上生擒已經很丟人,如果再投降敵軍,便要被看不起。因此那百夫長寧死不降。劉協佩服他的氣節,命張燕放他下山。
劉協來此賞雪圍獵,準備的糧草不多,隻有三四車。當下命士兵把打獵得來的獵物用糧車裝載,卻裝作有十幾車的樣子,命五百兵押送在中。用騎兵開路,盾牌兵斷後,成圓陣殺下山來。一來人數占優,二來那首領感劉協活命之恩,隻在後麵搖搖追趕。因此很快就突出包圍。
大軍到安邑城外,隻見騎兵團團圍住。張燕率先衝殺。馬上便有騎兵來阻擋。衝殺一陣,張燕等不敵,大敗而走,棄下糧草輜重十幾車。便有一隊匈奴兵見了糧草輜重,紛紛來搶,軍士不依隊伍,自相雜亂。劉協見了,複命張燕回軍掩殺。這隊兵大亂,劉協等殺散敵軍,奔至城門下。守城的神威營乃天子近衛,對於天子的赤兔馬和張燕將軍以及陷陣營的兄弟自然非常熟悉。打開城門放入城中。計點傷亡,在山上被箭傷的一千多人無一幸免,騎兵也折了近一半。陷陣營隻剩下一千二百人。還好天子及杜畿等都沒有損傷,隻有衛凱肋下中了一箭。劉協便吩咐帶衛凱去養傷。命杜畿緊急征集五千丁壯協助守城。(河東郡雖有二十萬口,安邑城卻隻有六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