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醫生不長壽?~嫁給醫生需要勇氣(1 / 2)

醫生是天使,醫生是治病救人的天使。按說他們應該是最懂醫學,能治好其他人的病,應該會長壽的。

最近印度醫生協會(IMA)搞了一個調查研究,結果發現,醫生的平均壽命59歲,遠遠低於普通人的壽命72歲,差距有13年之多。

治病救人的醫生的壽命比普通人少13年,這是為什麼呢?

2016年,《中國醫生健康指數調查報告》,近6成的醫生健康水平不及格,處於亞健康狀態,35歲以下的年輕醫生,健康狀況尤其差。

其實,醫生是一個職業,是一個治病救人的職業。他們隻是針對疾病做出治療。他們隻是治療疾病的人。和長壽的關係還真的不是很大。

健康的條件就是那四個主要因素:心情、睡眠、營養和運動。

這四條基本要素,醫生都做的很差,這是他們不長壽的原因。

第一、病人的痛苦情緒影響醫生的身心健康。

醫生每天接觸的都是病人,看見的都是患者的痛苦模樣,聽見的都是病人痛苦的呻吟和哭叫,這對醫生的身心健康都會導致嚴重的不良後果。

醫生不好當,好醫生更不好當!

好醫生要有慈悲心,對於患者的病痛要感同身受,這些負能量和病患的痛苦必然會對醫生造成傷害。

即便是中醫(大多數中醫都是懂養生的,也會調理自己),也避不開這個,尤其是著名的中醫。那些國醫大師,都是用身心來診治病人;他們號脈診病,非常消耗體能;尤其疑難雜症,他們治療疾病的過程,就像自己得過一次病一樣。要體會各種病症在身體上的反應,找出最好的解決辦法。

病人和健康人在一起,健康人身上的勃勃生機會使病人獲取正氣和力量,健康人和病人在一起,就會悲傷恐懼,對健康不利。

有的人病了,四處尋醫都治不好,後來去深山裏找高人一看就好了。不一定是這個高人有多深的醫技。而是他遠離喧囂的社會,在自然的環境裏,身心健康到達了某一個高度。和他在一起,如沐春風。不用治病,隻要在一待著,病都會好一大半。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那些治不好的病,讓高僧、活佛一看就好了。是他們的心態,多年修行的、由內而外的健康的“光”,普照到了你帶病的身體,拂去了你疾病的陰霾,恢複了健康。

與開心的人在一起就開心,和憂傷的人在一起就憂傷,是同一個道理。

如果有人天天在你麵前哭訴她的不幸,你的心情會好嗎?如果天天都有病人在你麵前長籲短歎、痛得嗷嗷慘叫,你的心情會愉快嗎?

醫生天天和各種各樣的病人打交道,接收的信息都是病痛,呼吸的都是病氣,醫生的心情怎麼好得起來呢?醫生的身體又怎麼好得起來呢?

第二、醫生工作壓力大、精神壓力大,身心交瘁。

醫院裏麵有點名氣的醫生,一天門診看病人數一二百。一二分鍾就要看完一個病人,一二分鍾內就要做到精準處方,這令醫生的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用腦過度,耗傷氣血。

給病人治療疑難雜症,更是殫精竭慮,絞盡腦汁。經常半夜醒來還在想最佳治療方案,弄得寢食不安,食之無味。

大多數醫生無法做到按時吃飯、按時下班,甚至有的醫生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為了減少上廁所的次數,不得不少喝水。一坐就是一上午,甚至一天。少喝水人體的毒素就排不出去,憋尿憋屎有害健康,久坐傷身,這些道理誰都知道,醫生不可能不知道,但是病人太多,沒辦法啊!

醫生上班是三班倒,生物鍾經常處於紊亂中,人體氣機紊亂,健康狀況當然不好。

現在醫鬧又多,經常有患者及其家屬砍殺醫生的事情發生。作為醫生,精神壓力大是必然的,擔心自己治療方案有誤,惹來殺身之禍。

第三、天天接觸病人,容易被病人傳染。

《黃帝內經》說:“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為了健康,必須遠離疾病傳染源。曾經有個呼吸科大夫,她給人看個感冒,自己也會感冒,所以一年到頭都在生病吃藥。後來她辭職不幹,換了工作,就不愛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