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0章 董卓(2 / 2)

陳琳的話,言辭陳懇,有理有據,袁紹曹操等人紛紛起身讚同,但是何進卻是絲毫不予理會,當下便修書給在河東駐軍的董卓和並州刺史丁原,以“清君側”的名義令他們立即帶兵入京。

事已至此,袁紹曹操等人也是絲毫沒有辦法,走出大將軍府邸,曹操重重地歎了一口氣,說道:“亂天下者,必進也!”

……

兩日之後,河東郡安邑縣太守府中,董卓看著手中的書信,心中激動異常。

董卓自領兵征討羌胡、“鎮壓”黃巾軍以來,因戰功赫赫,受到朝廷的多次重用,不斷升遷,尤其是在中平三年,公元一八六年擊敗韓遂、北宮伯玉等人的進攻之後,他的勢力就日漸壯大,形成了一支以涼州人為主體,間雜胡人和漢人的混合軍隊,如今他手中的軍隊的規模,已經擴張到了將近二十萬。而且涼州之地盛產良馬,經過這幾年的培養,董卓手下的騎軍已經擴張到了近八萬餘。

董卓勢力的日漸膨脹,終於引起了朝廷的注意。為了遏製董卓的權勢繼續滋長和蔓延,在中平五年,公元一八八年,朝廷將董卓征為不掌實權的少府。董卓明白朝廷的用意,便婉言拒絕,不肯就任。

當時靈帝病重,對於董卓的問題也是十分著急,所以便急忙召董卓入宮,拜他為並州牧,麾下部隊隸屬皇甫嵩。

野心勃勃的董卓自然對朝廷的安排和任命不滿,便回奏靈帝,說:“士卒大小相狎彌久,戀臣畜養之恩,為臣奮一旦之命,乞將之北州,效力邊陲。”

董卓以此拒絕交出兵權,隨機率領所屬部隊進駐河東,以觀時變。

屯兵河東之後,整個隴西便成為了董卓的勢力範圍,他不僅掌握著強大的軍事武裝力量,成為了地方的軍閥豪強,而且還是朝廷命官,邊陲重臣。

迫於種種的壓力之下,靈帝不得已之下,隻好將董卓的問題暫時放在了一邊。

但是憑借著手中強大的實力,極度膨脹的野心促使董卓開始著手設計問鼎中央政權的具體計劃和步驟。

中平六年,公元一八九年四月,靈帝駕崩於嘉德宮,深知朝廷派息之爭的董卓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暗自竊喜,他密切注視著朝廷各派係的動向,隨時準備相應措施,見機行事。

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在董卓的苦苦守候之下,進入中央政權的機會,終於是來到了他的手上……

仔仔細細地將手中的書信翻看了三遍之後,董卓大喜過望,連忙對著身邊的親衛說道:“快!快!馬上傳召參軍李儒!就說是京城有變,快!”

看得董卓這麼一副樣子,親衛哪裏敢怠慢,“諾”了一聲之後,便急匆匆地衝出府門而去了。

“我董卓揚名立萬的時候,終於是要到了!!”緊了緊手中的書信,董卓深情激動地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