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他的食指在空中,反複描畫著Q的形狀(1 / 2)

與此同時。

大宋王朝。

慶曆八年正月十八日,夜幕降臨,宮殿裏彌漫著冷冽的氣息。

靜謐的夜晚,一行黑衣身影,緊貼著牆壁,悄無聲息地逼近皇宮。他們的目標,正是宋仁宗趙禎。

侍衛官顏秀領頭策劃這場叛亂,手中的匕首在月光下閃爍。

曹皇後正準備侍寢,突然聽見宮女的慘叫聲,立刻警覺起來,對寢宮裏的宦官下令:

“護駕有功者,必有重賞!”

在親兵衛隊趕到前,曹皇後料想,反賊若找不到皇帝,便會縱火製造混亂。

於是,她一麵讓陛下藏身起來,一麵命令宦官提著水桶,潛伏在暗處跟蹤,一旦發現火光就揚水撲滅。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宦官們終於堅持到護衛隊趕來,成功地製服反賊。

曹皇後湊近過來,安撫皇帝:

“陛下,莫慌!侍衛之亂已經平息!”

正當仁宗心神不寧之際,看到魯訊寫文章的一幕,仁宗問向皇後:

“朕是不是很沒用,還需要皇後來保護。按照魯訊的說法,漢人將來會成為滿族的奴隸,會不會在朕的手中葬送江山?”

曹皇後柔聲寬慰:

“陛下為政寬仁,知人善任是有目共睹的。別因為幾個挑事之人,就對大宋失去信心,滿族並非我朝的外邦民族,他們影響不到大宋!”

仁宗紅著眼眶,感慨:

“皇後熟讀經史,膽識與謀略都強過於朕,倘若你是男子,會比朕更適合執掌朝政!皇後剛剛穩若泰山,讓朕羞愧不如啊!”

曹皇後眉眼含笑,嬌嗔道:

“陛下,這是在取笑臣妾!臣妾生於武將世家,自幼受父兄的熏陶,曾經遇到過這種陣勢。可陛下有所不同,之前沒有遇到此情形,才是幸事嘛!”

下一秒,曹皇後驟然皺起眉心,毅然地建議:

“不過,臣妾僭越一回,剛剛魯訊提到,滿族是南下以後,統一中原的,倒像是金人之後,還需多多加強邊境的防範!”

仁宗頷首,若有所思。

“依皇後所言,朕會加固防禦,往後你的建議,不存在僭越一說!”

曹皇後轉身給皇帝遞來一杯茶,低聲道:“陛下,暖暖身子吧!”

仁宗卻一把拉住皇後的手,說:

“坐過來,陪朕說會兒話吧,若不是剛才你在朕的身邊,朕恐怕已經身首異處了!”

皇後立馬用手抵住仁宗的唇上,嗔怪道:“莫要說這不吉利的話!”

仁宗冷笑一聲,歎息:

“好,說些有趣的事情,朕倒覺得魯訊給自己起的筆名,很有意思,有幾分自嘲和不羈,可文章叫的名字,阿什麼正傳,就讓人大失所望!”

曹皇後心裏琢磨一會兒,才輕輕點頭,溫聲說道:

“臣妾更好奇,正傳,是正史傳記嗎?究竟文章的內容是怎樣的,讓大家覺得文章在罵自己,紛紛對號入座呢?”

兩人閑聊一會兒,便躺下安歇,是夜,一切歸於平靜。

……

與此同時。

大明王朝。

嘉靖三十九年,臘月二十九。

冬日懸空,碧空如洗,卻令人擔憂不已。自入冬以來,京師周邊,居然沒有下過一場雪。

更何況,就在不久前,西苑剛剛發生火災,將皇帝修身練道的萬壽宮,燒得麵目全非。

民間認為這是不祥之兆,便流言四起,紛紛說道:

“從來沒有遭遇這般天譴!這是天怒啊!恐怕明年會是蝗蟲泛濫,是一場大災難!老天爺要收人懲罰啊!”

嘉靖帝聽聞,急召欽天監監正,商議應對之策。

在西苑的玉熙宮裏,嘉靖一見到監正大人,便迫不及待地問道:

“周監正,為何遲遲不下雪?當真與天怒有關?”

周雲逸微微頷首,躬身答道:

“陛下,臣已派人翻遍近三代的記錄,沒有找到類似的例證。確實是前所未有的情況,恐是上天的示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