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大唐王朝。
武德四年正月,嚴寒的風雪,覆蓋了洛陽城。
在太極宮殿內,唐高祖李淵坐在禦案前,麵色凝重地聽取李靖的彙報。
李靖的鐵血之氣撲麵而來,雙手托著輿圖和奏疏,目光堅定地說:
“陛下,李靖特意製定了攻滅梁帝的十項戰策,他蕭銑占據一方,卻日漸衰弱。”
李淵對此頗為重視,接過呈報的資料,仔細研究著戰略布局,經過深思熟慮,才點頭讚賞:
“李靖,你的智謀出奇製勝,這些策略實在精妙啊。朕決定,將荊湖道總管之職交給李孝恭,而你則任命為行軍總管。”
李淵的當機立斷,讓李靖心中一暖,鄭重地點頭應允。
為了解除後顧之憂,李靖又鬥膽地建議:
“陛下,巴、蜀之地,歸附朝廷的時間不長,各部族尚未穩定。臣建議讓部族的酋長子弟,都召集到夔州,根據他們的才能,再授予官職,控製在都督府的左右。”
這一建議,深得李淵的認可,對李靖更加賞識,沒想到,李靖的謀略如此深遠。
就在兩人交換意見之時,看到魯訊給學生講課的場景,李靖立馬露出笑容,袒露心聲:
“臣自幼喜歡遠古神話和漢代小說,魯訊還要給學生講唐宋傳奇?是大唐的傳奇嗎?要是能聽他講這部分的內容,那就好了,他寫的孔乙己也頗具趣味。”
李淵原本對剛才的場景,並不感興趣,聽到李靖這麼一說,也感到有些好奇,疑惑地問道:
“平日裏,你不苟言笑,很少流露出真性情,是什麼吸引了你,讓你流露出孩子般的喜悅?”
李靖尷尬地撓撓頭,賠罪道:
“陛下恕罪,是卑臣唐突了。老朽年過半百,怎能還有孩子之氣?羞也!古書典籍都不曾分析過這部分內容,隻因君王不喜歡,便沒人深入的探討,著實有些可惜啊!”
“而這種所謂的小道末流,才是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甚是生動有趣。不過,魯訊筆下的孔乙己形象,卻是笑中有淚,讀書之人被人輕視,不受尊重,實在可悲可歎啊!”
李淵微微頷首,表示認同:
“早就聽聞,你自幼文武才略,具有‘王佐之才’,朕過去隻知你有領兵作戰的才能,不料,你還有悲天憫人之心,隋朝沒有珍惜你,是他們不具慧眼。”
“朕任命你將三軍之任,均委派於你。”
聽聞此話,李靖瞪大眼睛,簡直難以置信,李淵繼續說道:
“李孝恭雖然忠誠,但他對軍中的事務,知之甚少。由你擔任三軍統帥,從即日起,負責組織人力和物力,大造舟艦,督促士卒習練水戰,以確保唐軍順利奪取江陵。”
李靖立即跪地謝恩,決心一定不辜負李淵的期望。
……
與此同時。
大清王朝。
康熙二十九年七月,盛夏的陽光,如烈焰般炙烤大地。
康熙帝身著大閱甲胄,正率軍親征,塵土飛揚,日夜兼程地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