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棄醫從文的理由(1 / 2)

這一刻,在視頻畫麵中。

光緒二十五年,魯訊十八歲,父親剛病逝三年,為了給家裏節省學費,他進入江南陸師學堂,學習開礦。

光緒二十五年,一個霧氣繚繞的清晨,魯訊站在江南陸師學堂的大門前,心中滿是期待和不安。

他身穿一襲灰色布衣長衫,眉宇間透著堅毅,麵對新的挑戰,似乎已經成熟了許多。

自父親三年前的離世以來,他肩負起母親的期望,決意做一個有所作為的青年。

這一年,他隻有十八歲。

進入校門後,魯訊的眼前,展現出熱鬧的景象,他被這氣氛所感染,心中湧動著莫名的激動。

在課堂上,魯訊被各種新鮮的知識吸引。德語的發音、地學的奧秘,以及金石學的有趣,仿佛打開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更重要的是,有了看書的途徑,不用像在家裏那般,隻能閱讀古文典籍。

一天下午,魯訊在返校的路上,路過城南書店,花五百文錢買了赫胥黎著寫的

《天演論》,白紙石印書本,拿在手裏沉甸甸的。

五百文簡直是一筆巨款,相當於三個月的零用錢,雖然有些心疼,但是買新書的喜悅,遠勝過一切。

晚飯過後,厚重的書頁在手中摩挲著,帶來一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

他輕輕翻開書頁,給弟弟念書裏的內容。每讀一段,講解一段,再討論一番。

這本書對魯訊的吸引力和衝擊力,實在太大了,讓他久久不能平靜。

於是,他半夜從床上爬起來,打開日記本,寫道:

“哦!世界上竟還有一個赫胥黎的人,他坐在書房裏,腦子裏的東西都是新鮮的,一口氣讀下去,物競和天擇出來了,蘇格拉第和柏拉圖也出來了。”

當晨曦灑落在街巷間,魯訊坐在一張矮凳上,翻看著《天演論》。

伯伯或叔叔見狀,便會嗤之以鼻:“淨看些沒用的雜書!”

然而,魯訊卻不以為意,一麵吃著花生米或幹辣椒,一麵如癡如醉地讀書,任何異樣的聲音,都顯得微不足道。

對於魯訊來說,新課程的啟蒙、新知識的湧現,如同春雨滋潤著幹渴的心田,促使他急速成長。

三年的光陰,他日以繼夜地努力學習,接觸到了近代思想和科學,以第三名的成績,順利地畢業。

那一刻,他心中的喜悅無法言表。然而,命運卻戲劇性地轉折。

他原本以為,畢業後就會找到工作,足可自食其力。

但是,萬萬沒想到,他們這一屆學生一畢業,學校就倒閉了,更沒有對口的工作。

魯訊思慮再三,與幾名同學一起出發,離開金陵來到滬上,再乘著郵輪踏上留學的旅途,成為弘文學院最早的一批學生。

初來乍到,喧囂與繁華,讓這些留學生看到了嶄新的世界。

然而,魯訊不像其他同學,喜歡成群結隊去享樂,去旅遊,而是將心思投入到文學的海洋中。

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翻譯了維克多•雨果的隨筆《哀塵》,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相繼又翻譯儒勒凡爾納的三本著作,魯訊的書桌上,擺滿了各色文學巨著,用閱讀填滿了生活。

歲月荏苒,時光如梭。魯訊的留學生活充實而快樂,成為學生中的佼佼者。

兩年的學習,23歲的魯訊站在畢業典禮的舞台上,看著手中的畢業證書,心中湧動著自豪與滿足。

他看不起整日遊手好閑的同學,於是,他離開了島國的京都。

孤身一人前往仙台,選擇醫學專業。

醫學,對魯訊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專業,更是心願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