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大秦王朝。
始皇帝三十三年,春回大地,萬物複蘇。
然而,各國紛紛忙於征戰,爭奪疆土,顧不得北方的威脅。
匈奴的鐵騎,成群結隊地湧入北部邊境,秦、趙、燕三國的百姓不勝其擾。
秦始皇作為霸主,無法容忍匈奴的囂張氣焰。
在雄偉的大殿上,秦始皇高聲詢問:
“丞相大人,舉薦何人率兵北伐?”
丞相李斯立馬站出來,眉宇間透著嚴肅,沉思片刻後,終於開口道:
“陛下,臣推薦蒙恬將軍,以掃清匈奴之威脅!”
秦始皇點頭讚同,目光堅定,毅然下令:
“蒙恬聽令!率領三十萬精兵北征,平定匈奴之亂!即刻出征!”
蒙恬立即應承:“臣領命!臣定當率兵勇往直前,讓匈奴敗逃無返!”
恰逢此時,看到張祚林接傳單的一幕,秦始皇頓時瞪圓雙目,震驚地大呼:
“此乃何物?在空中飄散的東西又是什麼?如同雪花一般,卻有著墨跡,朕若擁有豈不如虎添翼?”
老將軍王翦也驚歎:
“這要是到茫茫的草原上,像散播種子一般,勸匈奴人安分守己,豈不事半功倍?”
然而,李斯和蒙恬幾乎異口同聲:
“他們口中的重機槍和大炮,真是威力無窮啊!”
“確實震撼!射程又遠,破壞力又強,兩軍對壘,拚的就不是人數和武力了,而且擁有奇物的數量!”
一時間,大殿之內百官皆驚羨不已。
……
與此同時。
大明王朝。
洪武二十四年,秋葉飄零,宮裏卻是喜氣洋洋。
八月之初,明軍從甘肅進軍,直抵哈密城。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攻占成功,哈密王兀納失裏孤身逃走,明軍順利俘虜大批的王室成員。
戰報傳進宮裏,明太祖朱元璋喜不勝收。
在朝堂上,韓敬趁機提出建議:
“陛下,此次征伐哈密的消息,剛剛傳出去,東察哈台汗國,就派遣使者進貢,這種主動示好的行為,大大鼓舞了軍中士氣!是不是該下旨褒讚一番?”
朱元璋立即準奏:
“派遣主事寬徹、監察禦史韓敬、大理評事唐鉦,帶著敕書前往東察哈台汗國!”
三人聽聞,立即站出隊列,躬身領命。
就在殿內歡愉之際,看到吳沛福大勝的一幕。
朱元璋振奮不已,由衷地佩服:
“這個吳沛福很有意思,戰前誓師動員,發傳單擾亂敵人的軍心,在戰備不足的情況下,還能反敗為勝!戰略部署的情況,足可看出統帥的智謀!”
“如此看來,在接下來的哈密之戰,濮英和宋晟,他們二人雖然足智多謀,但要注意安全防護,切不可像張祚林的將領那般,在戰場上負傷,導致慘敗的結局。”
韓敬卻不以為意:
“陛下無須擔憂,濮英出鎮涼州的時候,也曾身負重傷,但並沒有陣前自亂陣腳,將士們訓練有素,皆是能攻善守之輩。”
朱元璋對濮英的信任更勝一籌,心裏暗道:不愧是西北邊陲的一員大將!
……
這一刻,在視頻畫麵中。
華國十三年春節過後,春風拂過京城,帶來縷縷溫暖。
溥儀的心情,也像陽光一般明朗,開始在北平報紙的社會版麵上,關心貧民的消息。
他的慈善捐款,如春雨般灑向百姓,一副仁愛皇帝的形象,逐漸在民眾心中鋪展開來。
每天的報紙上,都刊登著“宣統帝施助善款待領”的報道,溥儀大受鼓舞,非常享受這種宣傳。
在他看來,用十塊八塊的大洋,就可以贏得讚譽和尊重,簡直是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