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大唐王朝。
開元十四年二月,朝堂動蕩不安,爭鬥從未停歇。
唐玄宗端坐在龍椅上,一邊按揉著眉心,一邊凝神思索著禦史大夫的人選。
大殿之上,朝臣們各抒己見,爭論不休。
恰逢此時,看到溥儀遣散宮人的一幕。
玄宗立馬坐直身子,冷笑道:
“都看到了嗎?你們就慶幸吧,莫不是朕治理有方,沒有像溥儀那般肆意妄為,否則,百姓隻會苦不堪言,又何談太平盛世?”
“可是,話又說回來了,官員的任免是緊要之事,尤其是重要職位,更是重中之重。稍有不慎,就會後患無窮!那麼,禦史大夫一職,已經確定為哪位大臣了?”
宰相張說,很會察言觀色,趁機附和道:
“臣附議,這個溥儀就屬於不懂得馭人之術,也不會知人善用,更不應該容忍宮人縱火,來銷毀偷盜的罪證。其罪當誅,必須嚴加懲辦!絕不能姑息!”
玄宗斜睨他一眼,沒好氣地說道:
“朕看了你的奏折,竟然推舉崔日知,來擔任禦史大夫,好大的擔子啊!朕聽聞,他因貪汙被貶官後,與你走動頻繁?”
說到結尾處,還故意挑高音調,諷刺意味十足。
張說聞言,立即跪地認錯:
“陛下恕罪,是臣一時糊塗,純屬失察之過。可是,臣與他並無往來啊!望陛下明察!”
玄宗怒目而視,冷言道:
“當真如此?”
大殿之內,落針可聞,諸位大臣唯恐觸怒龍顏,而引火上身。
……
這一刻,在視頻畫麵中。
華國十一年,溥儀大婚不久,直奉之爭越演越烈。
天空澄淨如水,平靜之下,卻旋渦湧動。
四月三日,直係統帥吳沛福,迎來四十九歲的生日。
慶生的名義下,卻隱藏著蓄謀已久的戰略部署。
眾多軍閥紛紛入座,各自展露威風,吳沛福端坐在台上,炯炯有神的目光,看向十一省的大小軍閥:
“諸位,我們直係五百餘人,齊聚洛陽,實屬難得!我們將共同商討,討伐奉係的作戰計劃!”
聲音威嚴而低沉,將在場眾人的注意力,緊緊聚焦在他的身上。
很明顯,生日聚會演變成誓師大會。
然而,奉係的統帥張祚林,敏銳地察覺到直係的異常舉動,也加緊了備戰。
從四月十日開始,奉軍的一支隊伍踏著整齊的步伐,逐漸靠近山海關內。
他們以“換防”的名義,向前挺進,鼓聲激蕩,號角聲嘹亮。
在天津軍糧城安營紮寨,駐地分布從馬廠到靜海,一直延伸到德州一帶,組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取名為鎮威軍。
士兵們戰意高昂,軍容嚴整,隨時準備迎接挑戰。
四月二十九日,當驕陽高照之時,遠處卻響起了震天的炮聲,炮火映紅天際,伴隨著濃煙滾滾。
張祚林抵達大本營時,身後跟著島國的顧問本莊繁,兩人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