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陛下要堅信:成者為王,敗者寇!(1 / 2)

這一刻,在視頻畫麵中。

自從張塤失敗後,陳寶琛並沒有多悲觀,很快就調整好情緒,總是給溥儀講《孟子》中的一段內容: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陳師傅深信,軍閥混戰後,遲早會出現“天與人歸”的局勢,一定會恢複太平盛世、國富民安的景象。

同時,他讓溥儀看《華北每日郵電》的報紙,多看看鼓勵性的言論。

陳寶琛苦口婆心,再三叮囑道:

“隻要政變成功,反對帝製的人必然會消失,陛下要堅信:成者為王,敗者寇!”

於是,內政大臣商議後,決定給溥儀請一個外國師傅,準備讓他臥薪嚐膽,與洋人直接接觸後,可以在必要時尋求保護。

溥儀對這一切,充滿了好奇,心裏開始期待外國師傅,幻想著他的模樣。

他曾在隆裕太後的寢宮,看到過外國公使的夫人們,隻覺得有些瘮人,黃發碧眼,就連睫毛也是黃色的,還穿著奇裝異服。

可是,他從未見過外國男人,隻是從報紙上看到,高聳的鼻梁下,有著濃密的兩撇胡須,手裏還拿著一根棍子,顯得十分神氣。

然而,陳師傅見過外國人。溥儀總是纏著陳師傅,讓他講一些國外的知識和趣聞。

溥儀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覺得這些內容,遠比書本上的知識,要有意思得多。

就這樣,懷揣著新奇與不安,溥儀見到了外國師傅。這一年,他隻有十四歲。

華國八年,三月四日,溥儀身穿龍袍,佩戴朝珠,端坐在毓慶宮的寶座上。

按照接見外臣的方式,外國師傅向溥儀九十度鞠躬,走近一些後,又行了一個標準的鞠躬禮,再朝著寶座走近兩步,又彎腰行禮。

連續三鞠躬,溥儀是強忍憋笑,才沒笑出聲來,臉上的笑意難掩。隨即,溥儀起身與對方握手,見對方向後退一步,躬身行禮退出門外。

再進來時,溥儀向他行一個鞠躬禮,總算完成師生的見麵禮。

溥儀覺得這種見麵方式,實在是有趣,在陳師傅和朱師傅的陪同下,開始上第一堂課。

外國師傅的名字特別難記憶,溥儀聽了好幾遍,才勉強能讀出來:雷堪奈爾德·約翰·弗萊明·莊士敦。

莊士敦無奈地笑一笑,對溥儀溫和地說道:“陛下,隻叫莊士敦就好!”

溥儀沒有想到,他的漢語說得如此流利,竟然比有些大臣說的話還容易理解,簡直是個寶藏全書一般。

不僅通曉華夏的曆史典籍,還走遍華夏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跡,更熟悉各地的風土人情,甚至對“儒、墨、釋、老”也有研究。

背誦唐詩的時候,也會像陳寶琛那般搖頭晃腦,格外注意抑揚頓挫。

莊士敦入鄉隨俗,給自己起了一個雅號,稱為“誌道”,取自《論語》“士誌於道”之意。

他喜歡功夫茶,喜歡牡丹花,喜歡與大臣們鑒古論今,簡直就是一個“華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