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文字的魅力,正是喜愛中原文化的原因(2 / 2)

……

與此同時。

大元王朝。

嘉熙三年的春日,哈剌和林城籠罩在微風細雨之中,宮殿內氤氳著淡淡的水霧。

萬安宮內,元太宗窩闊台端坐在寬大的禦座上,目光銳利地注視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站在殿前,鄭重其事地上奏,聲音洪亮卻不失溫和:

“製造器物,需要有好的工匠;治理國家,也必須有賢德的臣子。”

窩闊台微微點頭,示意他繼續。

耶律楚材微笑著說明自己的想法:

“陛下,臣建議開展經義、辭賦、論三科考試,通過科舉來選拔人才。”

“這樣一來,既能為朝廷挑選出優秀的人才,又能鼓勵百姓向中原文化學習,從而推動天下的繁榮。”

他的聲音漸漸高昂起來:

“為了尋找更多的人才,建議不拘一格,哪怕是被俘的漢人,也可以參加科舉考試,隻要有誌向、有才能,就應該給予機會。”

他說得斬釘截鐵,眼神中充滿對未來的期待。

窩闊台靜靜地聽著,不由得輕輕頷首,對於耶律楚材的智慧,他深信不疑。

“耶律楚材,你的建議頗有可取之處。”窩闊台溫和地說道。

“你雖為契丹人,卻能夠深諳中原文化,實屬難能可貴啊!已是朕的得力助手。”

耶律楚材躬身致謝,心下甚是感動。

就在此時,出現李大招寫出心血之作的一幕。

窩闊台虛心請教耶律楚材的看法,想聽聽他的見解。

耶律楚材實際不等皇帝過問,都想將心中的情緒宣泄出來:

“臣認為中原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在於思想的更迭。這兩位先生在青年中的影響力,足可看出他們的思想深入人心。”

“對青年學子的讚賞和鼓舞,可以激勵大家,為共同目標而奮鬥。他們把救國救民當為己任,這樣的人才,能勝過千軍萬馬!”

“而且他們對祖國的關切和憂慮,是相互通連的。兩人英雄相惜,倘若能珠聯璧合,必定會掀起千層浪。他們是先鋒,還會有更多人才湧現出來!”

窩闊台大掌一拍,直呼:“暢快!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有時間,給朕解讀一下《青春》一文,他們看完都激情澎湃,可朕隻能感受到雄心壯誌,卻有些不理解,為何文字會這般富有力量?”

耶律楚材眼裏瞬間閃著光芒,對皇帝讚許道:

“能夠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已是陛下的過人之處,文字的魅力,正是耶律楚才喜愛中原文化的原因!”

窩闊台思索著,將目光投向殿外,望著那淅淅瀝瀝的春雨,心中對耶律楚材的智謀讚歎不已。

他決定立即執行耶律楚材的建議,開展科舉考試,選拔賢才,迫不及待的革新朝政。

這一場變革,將成為他統治下的重要裏程碑,為蒙古帝國的繁榮,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