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朕統一了中原,就讓爾等偏安一隅?(2 / 2)

正當大臣們交換疑惑的眼神時,一位大臣站了出來,此人正是禮部尚書劉宣。

他穩穩地走到大殿中央,言辭堅定地道出內心的擔憂:

“陛下,此次東征的計劃,必然是徒勞無功。”

這句話一出口,殿內眾人都倒吸一口涼氣,忽必烈的眼神更加犀利。

但是,劉宣卻置之不理,有板有眼地說道:

“曆史上多有前車之鑒,隋朝的三次征討高句麗,皆以失敗而告終,折損了百萬大軍,而唐太宗親征高句麗,雖然攻下了數座城池,卻也是得不償失。”

“高句麗的平壤諸城,都居於陸地,與中原相距不遠,這種情形都不能攻克,更何況島國遠在海域,與我們相隔萬裏。\"

大殿內陷入了一片靜默,隻有劉宣的聲音在回蕩。

忽必烈緊緊地皺起了眉頭,但沒有打斷劉宣的話。

劉宣繼續說道:

\"陛下,第二次東征已經證明,即便動用了4400艘船和14萬的部隊,堪稱前所未有的渡海部隊,但依舊全軍覆滅。”

“現如今,各地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國內尚且不安,可動用的兵力,必然不及當年,要確保東征的勝利,就更加困難了。”

“若再令百姓為打造海船,遭受苦役,提升賦稅,采集良木,必然會引發更大規模的起義!”

劉宣的話,鏗鏘有力,大殿內掀起了一片議論聲。

有人附和,有人默然,也有人低聲揣測著忽必烈的決定。

一時間,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忽必烈沉默了許久,心中似乎經曆了一場激烈的較量。

最終,他長長地歎息一聲,看了劉宣一眼,眼中滿是決然之色。

\"劉宣,你的這一番話,讓朕瞬間清醒。朕決定取消東征計劃,以安撫民心。當務之急,是應對國內的動蕩局勢。\"

忽必烈的聲音,卻透出一絲的無奈與不甘。

眾大臣都如釋重負,劉宣這番話,也是他們心中所想。

就在這時,他們轉頭看到大清王朝的海軍。

朝臣放鬆的心情,陡然一緊,生怕皇帝再次改變主意,重新燃起征服島國的雄心。

然而,忽必烈卻冷笑一聲。

他失望地看向朝臣們,嘴角勾起一抹自嘲:

“朕所欠缺的,不是雄厚的國力,也不是威武的戰艦,而是這等滿腔熱血的海軍士兵!”

他的目光一一掃過朝臣,仿佛要刺穿每個人的內心。

“朕若再年輕二十載,縱使你們搬出千年史籍,也動搖不了半分軍心。朕統一了中原,就讓爾等偏安一隅?”

忽必烈長歎一口氣,懊悔道:

“若當年能背水一戰,何至於此?你們這般畏首畏尾,又豈能打勝仗?朕所需要的,是毫無畏懼的蒼鷹!”

隨即,忽必烈揮了揮手,示意讓大臣們都退下,心中波瀾起伏,仿佛經曆了一場風暴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