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大漢王朝。
征和四年三月,泰山巍然聳立,宛如巨龍般騰空而起。
漢武大帝劉徹,風姿威儀,召見群臣濟濟一堂,肅穆之氣籠罩在石閣之中。
漢武帝神色凝重,抬頭仰望蒼穹,又目光掃視眾臣。
他深吸一口氣,才緩緩說道:
“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悉苦,不可追悔。從今開始,凡是傷害百姓,糜費天下之事,全部廢止!”
眾臣聞言,內心一震,紛紛感慨大帝的悔過之舉。
然而,田千秋卻是突然站出來, 懇切地建議道:
“陛下,如今講求神仙的方士很多,但沒有一個有應驗的。臣請陛下將他們全部罷黜,以遏製那些混淆視聽的騙子。”
漢武帝思索片刻,頷首讚許:“田愛卿所言極是,正所謂忠言逆耳,過去的日子,朕聽不進去,如今仔細想來,悔不當初啊!”
漢武帝轉頭,又對群臣歎息:
“先前是朕糊塗,被方士所蒙蔽。這天下哪有什麼仙人?全是妖言妄說。注意飲食和作息,有病服藥,身體就能健康。”
旋即,他便下令,罷除方士求神仙之事。
如今,漢武帝已經六十有七,終於肯聽取百姓的疾苦,傾聽大臣的諫言,這一次,封禪大典,讓眾人都覺得心滿意足,信心滿滿。
就在這時,他們一起看到那群年輕的海軍。
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這戰艦,沒有我們的樓船那般氣勢恢宏,想當年,5萬雄兵,自渤海而來,攻打高句麗,那威武雄壯的場麵!老朽是親眼見證啊!
“那是自然,我們的樓船高十餘丈,有三層樓那麼高,設備齊全,四周插滿了戰旗後,更加威風八麵!”
“沒錯,我一直想象站在最頂層,一聲號令,舷邊的弓弩手,萬箭齊射,猶如一道壯觀的箭雨,是何等的霸氣,難怪高句麗會慘敗!”
漢武帝聽聞大臣的討論,微笑著補充:
“勇猛果敢的海軍和雄壯威武的樓船,是我大漢國威的象征。”
“但是,一個國家的強盛,並不是單純的武力,而是一國之治,萬民之安。”
“應當以保護百姓福祉為己任,讓他們過上安寧幸福的生活,才能使大漢更加強大繁榮。”
群臣聞言,無不讚歎,深感大漢有著明智睿智的統治者,勢必會蒸蒸日上,必將更加昌盛!
……
與此同時。
大元王朝。
萬寧宮。
元至元二十三年,大殿的氣氛異常緊張。
元世祖忽必烈坐在龍椅上,須發皆白,但一雙眼睛,卻似鷹隼般銳利。
他目光如炬,看向朝臣們的時候,每個人都預感到,這一次的早朝,有些不同尋常。
自忽必烈登基以來,從未如此執拗過。
他剛剛宣布,計劃第三次遠征島國,下令繼續籌措船糧、編練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