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在視頻畫麵中。
溥儀雙腿交疊,舒服地靠在明黃色的軟榻上。
隨著時鍾的敲響,《頌龍歌》的旋律緩緩流淌。
悠揚的歌聲,漸漸變成激昂的旋律,響徹整個養心殿。
“於斯萬年,亞東大帝國!山嶽縱橫獨立幟,江河蔓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產博。揚我黃龍帝國徽,唱我帝國歌!”
然而,小溥儀並不覺得這曲子好聽,至少沒有乳母輕聲哼唱的搖籃曲那般悅耳。
不過,他很喜歡這首歌裏的一句話:
“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產博。”
他晃動著小腳,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這句歌詞,仿佛在品味其中深遠之意。
太監湊過來,附和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這普天之下的土地,都是萬歲爺的,四海的百姓,也都是皇上您的。”
小溥儀挑高聲音,順勢反問:
“那你也是我的嗎?”
太監滿臉堆笑,應聲道:
“當然,就連奴才我也是皇上的!”
小溥儀很滿意這個答案,向太監點了點頭。
登上皇位後,小溥儀過著恣意快樂的生活。
殊不知,在這座皇宮的華麗外表下,大清王朝早已風雨飄搖。
與此同時,溥儀的老爹攝政王載灃,則是一籌莫展。
載灃獨自在書房裏,緊皺著眉頭,目光投向窗外,顯得煩躁不安。
皇宮內外的緊張氣氛,讓他倍感壓力,立憲派的聲勢日漸高漲,可他卻束手無策。
一股無形的壓力籠罩著他,民眾的呼聲,越來越響亮,他們渴望平等對話的機會,想要改變千年的封建王朝。
在過去,隻有相當級別的諫臣,才能接近皇帝,陳述個人建議,否則就會丟了性命,諫臣掉腦袋也比比皆是。
可如今,各地成立的谘議局,卻帶來了不同尋常的氣象。
各地代表紛紛上書朝廷,請願召開國會,堅決要求暢抒己見。
對於曆經千年、深受封建製度束縛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場劃時代的變革。
載灃又坐回書桌前,閉目沉思,試圖尋找應對之策。
比如:如何平息民眾的憤怒,如何化解目前的危機。
正在他思考時,一封特殊的請願書,引起了他的注意。
這封請願書,字裏行間中,充斥著強烈的怨憤和不滿之情:
“國家岌岌可危,非速開國會不能挽救,今第三次請願,勢不能再如之前和平。”
這番話說得如此尖銳,又讓他感覺到一股沉重的壓力,同時,也讓他明白,事關國家的未來,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然而,終究是晚了一步。
宣統二年,10月初,連續幾天大雨傾盆而下。
10月7日清晨,剛剛轉為微雨。攝政王載灃趁機出京,去外地公幹。
而那些請願團,直接坐在王府門前,等待攝政王的露麵。
他們的心情,如同天氣一般愁雲慘霧,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就在大家默默苦等之際,突然冒出兩個年輕小夥:牛廣生和趙振清。
他們年輕而堅毅,一齊從腰間抽出匕首,哢哢兩刀,在自己大腿上和胳膊上,各割下一塊肉。
鮮血飛濺,瞬間染紅了百姓的雙眼。
雖然疼痛難當,但他們沒有絲毫退縮,反而用自己的鮮血,塗抹在那份請願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