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春秋初期。
桓公三十年,河南召陵之地。
齊桓公剛和楚國結成同盟,管仲便向他道賀:
“恭喜主公,賀喜主公,召陵之盟是個良好開端,主公的霸主地位,更加鞏固了!”
言罷,管仲臉上露出笑容,深深地躬身行禮。
齊桓公爽朗地大笑,拂一拂衣袖,抬手示意管仲不必行禮。
“實乃仲父之功勞,若非你與楚國議和,恐怕又是一場惡戰,以楚國的實力,根本不是齊軍能夠抗衡的!”
管仲撫須讚歎:“此番算上楚國,再和原有的魯國,宋國,陳國,衛國,鄭國,許國,曹國,主公一共有八國為盟國。”
“這次盟約,不僅避免一場大戰亂,還為諸侯的發展奠定基礎,主公乃天下霸主的典範!”
說完,還左手抻著袖角,右手在空中畫個半圓,豎著大拇指稱讚。
對於此次結盟,兩人都頗為滿意,也算是皆大歡喜。
當日晌午,他們把酒言歡,已經許久沒有這般痛快地暢飲。
酒興正酣之際,畫卷在天地間展現。
齊桓公看向管仲,虛心地請教:“依仲父所見,有何見解?”
管仲將杯中酒一飲而盡,放下酒盞,轉身麵向齊桓公,輕捋著胡須說:
“此子若是得了鮑叔牙這等高人指點,必成大器,所謂三歲看大,若是沒人管教,如此頑皮乖張,怕是將來會胡作非為。”
管仲又搖搖頭說:“此子執掌大權時,恐怕會少了聖人的仁恕之德。”
齊桓公深信不疑,這小皇帝一味地驕縱,怕是凶多吉少!
……
與此同時。
北魏時期。
太和十五年。
孝文帝剛陪祖母到方山遊覽,祖母很喜歡這個地方,想死後安葬於此。
孝文帝聽了這話,心中一動,他沒想到,祖母在他登基兩年後,竟然已經開始考慮身後事。
為了表達孝順,孝文帝下令在方山,給祖母馮太後修建陵墓。
不僅如此,孝文帝還決定誠心為祖母祈福,特意下旨:“朕幼年繼承大業,全靠英明的太皇太後處理國事,國家才能得以安寧。”
“朕欲借助佛祖的力量,來報答她的恩德,將皇宮裏飼養傷害生靈的猛禽,全部放歸山林,在飼養它們的地方,給祖母建造佛塔。”
自從馮太後執掌朝政,就處理各種繁雜的事務,作出正確的決斷,深得朝中大臣們的信任,她的聲望非常高。
馮太後見孫子如此孝順,心中一喜,卻也製止了他:“哀家素來節儉,不該如此大費周章,修建佛塔的銀兩,不如捐給疾苦的百姓。”
李衝很有眼力見兒,立即打著圓場:
“陛下蒙太後撫育,略表孝心是子民之福,以太後的功德,襯得上佛塔庇佑,隻有太後長命百歲,方能保天下久安,佛塔的建造是眾望所歸。”
“更何況,如今天下大勢已成,國庫必定會更加充盈富足!”
孝文帝一向看李衝不順眼,據傳言他和馮太後有曖昧的關係,馮太後對他也是青睞有加。
當著滿朝文武的麵,李衝這一番話,倒是順著孝文帝的心思,由他勸太後也最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