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不平事,為這教育模式的極盡扭曲。
我想:我一定是坐在了原本就不屬我的位置,想象一些不切合實際的事情。無論開始還是結束,最終失敗的還是我。我想,我的起點不對,或者考慮事情的方式不對,又或者本身就是我的正確,單單是自己孤立無援罷了!
二月二日(1)
這是距離寒假的第三天。
學校為了提高高考時的成績,原本在高二過後才分的文理科計劃因此被提前來臨了。學校準備在下一學期開始實施分科計劃。校方有一句極其響亮的口號:高中學習,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高考,其他的一切事情都要靠後!這句話很是有一定的分量。文理分科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自由選擇,但,以現在受中國式教育的學生們而言興趣和愛好這兩點卻體現不到的。他們大多數讀高中的目的就是上大學,至於上個什麼樣的大學,又沒有利於自己將發展,這一點也許他們從沒有考慮過,也無從選擇,可以用一句特別時尚的話進行簡單的總結:你既然選擇了,那就不是你一個人的事了!可不是嗎?在中國式的家庭裏,身為父母的他們特別期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天之驕子,讓他人仰慕。父母為了讓自己的希望變成現實,自從他們的孩子剛剛落地的那一刻,便開始為他們的人生規劃。應該往哪裏走,為什麼這樣走,應該怎麼走,諸如此類的問題就像購物單一樣被他們再者,列入清單,不含半點遺漏。從他們的孩子開始有了點意識的時候,他們就會把列入清單的項目按部就班的實施,孩子少有違背就會被他們嗬斥。這樣的孩子就像木偶一樣被家長擺弄著,從小就被固定了,也便喪失了自己的主見。這樣的孩子無論他們遇到什麼樣的事情,他們都會向自己的父母彙報一聲,做與不做,怎麼做都聽父母的意見;稍稍腦袋有些開化的學生,還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如同這次報文理分科,他們會因同學們的慫恿,老師的希望,或大多數人的情況進行填報誌願,而不是去聽聽自己的心聲。還有一些學生腦殼更加開化,這類學生在學校被稱為“敗類”。因為他們喜歡用自己的方式來繪製自己的人生藍圖,這類人在學校裏是很少見的,也可以說是很罕見的。因為在應試教育的今天裏,身為一名學生,不好好學學校規定的種種科目的學生就是壞學生。所以這類學生會因為受不了學校的約束而自動退學,就是因為違反了所謂的“校規”而被開除。剩下的就屈指可數了,就是被我們所稱為的“混混”,他們都被今天的應試教育所埋沒了,但他們卻是真正最幸運的人。
填報誌願的時間是在上午,為了給每位同學充足的時間考慮,學校決定寫物第一節課時在統一上報。上午第二節課誌願表就發下來了,從前往後傳著填寫。我喜歡理科,因為我有一個夢想,這也是我一生最大的夢想——成為一名醫生,救死扶傷,為人類解除痛苦的折磨。我心裏很明白,若不報理科,想上一所醫學類高校是很難的,因為理科是基礎。同時我也喜歡文科,拋開其他的不講,單單一科中國近代史就讓我如癡如醉,那一章章一節節的內容讀起來實在讓人愛不釋手,那興奮喜悅的心情更是讓人無法用語言表達。這就出現了問題,夢想和現實兩兩相撞!我的內心十分的矛盾。醫學夢和文學夢應該舍棄哪一個呢?我忽然間覺得遇到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困境經過再三的考慮,醫學夢最終占了上風,我下定了決心為了我的夢想,我一生的夢想,非理不填,舍他其誰!可是就在誌願表放在我麵前時,我驚呆了——誌願表上填報者寥寥無幾。我手中握著筆,不知該怎麼辦。“先覺著注定是悲哀的”這句話不停地在我腦海裏回蕩,填或不填?
“劉一衝,你為什麼不填呢?”
我小聲的問坐在一旁的劉一衝。
“我填不填都無所謂!”
“為什麼?”
“以我現在的情況,報文科報理科都一樣的。”
“此話怎講?”
“一個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