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斯大林驚呆(1 / 2)

1941年7月24日,星期四,中華農曆節氣大暑後的第三天,但在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的滿洲裏,陣陣涼風絲毫不會讓人感到盛夏的炎熱。

滿洲裏原稱“霍勒津布拉格”,‘蒙’語意“旺盛的泉水”。1901年因東清鐵路的修建而得名,俄語為“滿洲裏亞”,音譯成漢語變成了“滿洲裏”。

此時的滿洲裏已經成了一個巨大的兵站。在帝國總參製訂的針對蘇俄作戰的“天歌”計劃中,滿洲裏是一個重要的節點。葉為洵所指揮的大聯盟北方集團軍被分為了三個方麵軍,滿洲裏正是左路軍的集結地和物資大本營。利用滿洲裏鐵路線的優勢,盟軍在這裏堆積了大量的物資。曾有人提出在位於最前線的邊境城市設立物資中轉地,這不是給蘇軍的炮火指明目標嗎?

但陛下同意這個計劃。對於衛青閣中的反對聲音,陛下給出的解釋是:前線?誰告訴你滿洲裏是前線來的?

是的,上至漢皇陛下、總參謀長葉知秋,下至執行“天歌”計劃的軍、師級指揮員,漢軍上下沒有人把滿洲裏當成前線。在左路軍司令陳庶康的心目中,一旦開戰,“前線”至少也得是後貝加爾軍區總部所在地赤塔和‘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

這不是狂妄!

在完成晉成上將軍銜的任務後,基地對於最高指揮官的權限得到了很大的解封。不知道如果斯大林清楚了解日本岐埠的大爆炸真相後,他還會不會輕鬆的說出“黃‘毛’小兒”這類詞語。鍾義沒打算在對俄戰爭中使用原子彈,在試用“小淘氣”後,基地生產的十餘枚原子彈就被封存起來。

“原子彈是一個惡魔,一個可以毀滅人類的惡魔,除非帝國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否則不應該再隨便使用原子轟炸!”這是鍾義在衛青閣中對少數幾個知情人的話,對外則是宣稱皇家空軍戰略轟炸機部隊在岐埠使用了威力巨大的新型燃燒彈。

大家也都清楚,這個秘密保持不了多久,德國、美國甚至是蘇聯,都在秘密研製原子爆炸技術,但陛下的要求是能保持多久就保持多久,一旦帝國已經製造出原子彈的消息傳播出去,那麼也要盡最大力量促成核不擴散條約,不能讓人類自己毀滅了賴以生存的地球。

除了原子彈,基地科技隨著戰爭實驗室數以萬計的科學家們的努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進步。複合裝甲、紅外線製導、大功率渦扇發動機以及先進雷達小型化等技術的應用,都使得近衛軍的裝備水平大幅度提升。與之相符的是,隨著戰爭實驗室的科技進步,南華民間的各項軍用甚至是民用科技更是飛速發展,帝國科技大臣曾在內閣會議中宣稱:預計到建國五周年慶時,帝國的一大批產業技術會居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近衛軍團已經擴編到十個軍,裝備猛虎二代中型坦克的兩個裝甲軍全部調到了中華北方。這也是鍾義對“天歌”計劃充滿信心的原因之一。複合裝甲在前世是英國人發明的,被稱為喬巴姆裝甲,但在這一世,拋開科技水平等原因,估計英國人現在也沒有心思研究什麼裝甲,怎麼能獲得更多更先進的飛機保衛不列顛的天空才是邱吉樂最頭疼的。

作為世界第一款安裝複合裝甲的猛虎坦克,在西伯利亞麵對蘇聯的坦克海時,定能虎入狼群,大展王者風範。

至於在空軍方麵,一千二百架天龍戰機加上火鳳凰紅外線主動製導空空導彈的出現,相信蘇聯米格機群可以很好的享受了。

衛青閣中,陛下和幾位軍部大佬一直留在會議室已經三天了,實在困的不行時,也隻是去各自的辦公室小寐一會。今天“天歌”計劃終於進入倒計時,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些小緊張。縱使是陛下,也是不時抬起左腕看了一眼,直到表盤上金龍吐出的紅寶石指向了最上方——零點二十分,陛下站了起來,走到了全息地圖前。此時距“天歌”正式啟動的二十三點三十分,還有十分鍾(南華與中華的時區相差兩個小時)。

突然,鍾義聽到身後“撲通”一聲,似是有人摔倒,旋即又聽到漢斯與蔣雲誌大喊:“知秋……總長,你怎麼了?”

陛下的腦中“嗡”的一聲,“壞了,最怕的事還是發生了!”

……

葉知秋,帝國軍首任總參謀長,陸軍上將。因心髒病在“天歌”計劃正式發起的前一刻,在帝國軍總部衛青閣會議室突然休克摔倒,幾分鍾後,衛青閣值班醫生趕到會議室,一番急救後無效離世。

在醫生宣布噩耗的那一刻,陛下默默地流下兩行清淚。

在陛下鼻翼上那一滴淚珠輕輕垂落的那一刻,遠在萬裏之外的齊齊哈爾,葉為洵拿起了電話,提高了音量,隻說了兩個字:“開始!”

從黑龍江省東南部的綏芬河,到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滿洲裏,近千公裏的戰線上,百萬盟軍分成三路,分別向蘇俄軍隊發起了猛攻。

數千‘門’大口徑野戰火炮同時在怒吼,黑夜中更絢目的無人區製造者黑寡‘婦’火箭炮以令人匝舌的速度噴‘射’著自己的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