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五章、真正對手(2 / 2)

事情太多,劉海洋已經下樓去了,得到最新報告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他顯得焦頭爛額,八樓的人先打電話,後跑下來親自向他報告說,“支隊長,支隊長,……”

他們報告說,他們終於在監控錄像上發現了新情況,“快上去看。”接下來的十幾分鍾,劉海洋親眼看到了下麵這樣一個畫麵:暴風驟雨,電閃雷鳴,樹影下一直停在22號別墅門前的那輛麵包車突然跑下來一個人,冒雨衝進了別墅,錄像並不清晰,然後是三個人出來上了麵包車,經過核對,此車離開山莊的時間是15:02分。

奇怪的細節是,程貴陽三人在別墅裏麵呆了很長時間,他們到底在幹什麼,僅僅殺人,隻幾分鍾就足夠了,旁邊核對的同誌隨後確認,這輛可疑麵包車出入都沒有在大門警衛室登記。

“立即叫人來辨認,問問到底怎麼回事!”

望著錄像中反複播放的那輛車,保安後來解釋說,開車的人是個大個子,很魁梧,市委幹部,經常來山莊,跟羅書記關係特殊,所以印象深刻,羅書記關照過門崗保安,這個人隨時隨地可以來找他,不必登記和打電話詢問。

他們隻知道此人在市委工作,但姓什麼,叫什麼,他們一直感到很神秘,沒敢問,每次來也從未進行正常登記,隻要遠遠地一看見他,大門就迅速自動開啟,因此警方前幾次詢問時,他們也沒有想起來,即使想起來也不敢懷疑這個人。

車是下麵一個縣政府的車,交警牌照科說明了這一點。

通過調查,程貴陽過去工作的三源縣政府小車隊證實那天他們的一輛豐田麵包車的確不在車庫裏,被副隊長借出去了。

麵對前往詢問的刑警,副隊長毛軍承認,車借給了市委秘書程貴陽,早晨借走,下午大約五點送回,他指著錄像中的麵包車說就是這輛,又指著一個身穿白襯衣老板休閑褲的人說,“這個就是門科長!”

劉海洋心頭一震,去跟局長彙報,很難想象,一名市委書記身邊的人會最終成為這一重大事件的突出焦點,根據劉國權的指示,劉海洋立即部署對涉嫌犯罪的程貴陽進行正式調查。

調查核實的結果看得人唇寒齒冷,即使是局長和支隊長亦不例外,邊看,劉海洋邊試著與在別墅現場看到的那些血腥場麵跟這個程貴陽對號入座,但是,這無疑非常困難。

一切都在圍繞著案件高效運行。

在天朝,應該說幾乎沒有破不了的案件,隻要領導“高度重視”,無論多麼疑難重大的案件最終都會在限定的時間水落石出,問題僅僅在於重視程度,當然,並非所有“命案”都能夠破獲,比如無名屍、比如老百姓……。

盡管時間已經是淩晨,但是領導一個電話過去,劉海洋希望看到的東西很快就陸續被市委機關的人送達了,現在,放下任天輝、譚軍力的檔案材料,他麵前已經擺上了兩張照片,兩份簡曆和相關檔案袋,支隊長先看有關人員匆匆忙忙寫的說明文字。

程貴陽,男,漢族,現年38歲,離異,有一女兒在國外讀書,他本人現居濱江市委家屬區,此人不苟言笑,頭腦清醒,上過戰場,文字出眾,當過兵,立過功,有膽量,槍法準,複員後當過工人、縣委秘書、常務秘書、辦公室副主任,後來跟隨羅守道書記從縣委到市委,一直做秘書工作(副局)。

支隊長把照片拿在手裏,仔細端詳著:這是一個剛剛穿上軍裝的八十年代的年輕士兵,檔案顯示:程貴陽,原籍濱江市,生於文-革年代的一九六八年,程貴陽的簡曆向劉海洋透露的時代背景是:一九八六年,中越自衛反擊戰正處於拉鋸、膠著狀態,舉國上下一批熱血青年紛紛響應號召入伍參戰,從照片上那張稚氣未退的笑臉和名字也可以看出當時程貴陽的一腔豪情和父母對自己兒子寄予的某種厚望。

調查說:據縣政府辦公室主任介紹,程貴陽九二年複員後被安排在一家企業工作,由於文筆不錯,發表過軍事題材小說,很快就被借調到縣文化館搞文學創作輔導。

一九九三年底,羅守道當上縣委書記後對綜合科的筆杆子們不甚滿意,相中已是文化館副館長兼創作部主任的程貴陽(大集體工人,非幹部),後來由於縣委書記親自提出的人選,調入縣委辦的事一路綠燈,程貴陽幾乎沒用自己跑一步路,蓋一個章,就成為羅書記的貼身秘書,並很快給予了副科級待遇,錄用為國家聘任製幹部。

因科長空缺,其主持綜合科工作,一年後正式提為科級……

=================================

ps:求票求收藏!!,吐槽拉書迷,粉絲無上限。

v看首發無廣告請到- -

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