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零章、審訊較量(2 / 3)

……

前期,在對於濤、趙鐵成和劉祥的訊問中,有組織犯罪偵查局都嚴格按照以上要求開展工作,訊問時,偵查人員不得少於二人,法律作此規定的意義有二:一是保證訊問活動的正常、安全進行;二是防止個別偵查人員利用職務之便違法亂紀,從訊問的角度看也有重要意義。

總之,審訊能否突破、深入地取證、結案,審訊是關鍵。

但是現在,審訊薑天軍出現了難度。

也許他意識到,既然警方把自己萬裏迢迢抓回來並非僅僅是為了“南非的事”,那麼,想想就可怕了,自己有命案有身,又有獄中脫逃的曆史,如今加上南非的事,可就要命了……

麵對生死,抵賴為上,因此,除了回答正常提問,一涉及到自己的犯罪事實時,無論涉及南非還是家鄉,他就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抵抗,使得訊問工作無法-正常進行……

拘留和逮捕作為限製犯罪嫌疑人身自由的兩種強製措施,必然使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受到極大的震動,並引起激烈的變化,盡管有個體差異,但在被拘捕環節上,犯罪嫌疑人的一般心理狀態通常是緊張、恐懼、懊喪和抵觸情緒的大混合,當然,不同的拘捕時間和地點對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正常情況下,偵查人員應當了解和掌握犯罪嫌疑人在被拘捕時的一般心理特征,充分利用犯罪嫌疑人的緊張、恐懼心理,趁其驚魂未定之時,抓緊進行訊問,迫其交代罪行,對配合偵查訊問非常必要,同時也有助於完成看守任務。

可是具體到薑天軍身上,這些過程似乎異常艱難曲折。

肖子鑫十分關注這後期的最後一個重大犯罪嫌疑人的審訊取證工作,據參加提審的有組織犯罪偵查局偵查員們反映:薑天軍在羈押過程中的一般心理主要表現為:

1、孤獨壓抑心理

這是犯罪嫌疑人在羈押過程中的普遍心理,不過對於薑天軍來說,產生這種心理的原因恐怕還與他在家鄉的前罪有關,犯罪嫌疑人被強製與社會隔絕,人身自由和言行受到嚴格限製,個人**不能隨意滿足,而畏罪心理和緊張、恐懼情緒更增強了孤獨感和壓抑感。

表現:犯罪嫌疑人在此心理支配下,會感到度日如年,格外向往自由的生活;會特別想家,特別是女性犯罪嫌疑人;會急於探聽外界的信息。

行為反應:為了擺脫孤獨和壓抑感,有的犯罪嫌疑人會認罪服法,爭取獲得從寬處理,以便早日獲得自由!!比如趙鐵成;有的則拒不認罪,比如薑天軍!!企圖以抗拒的方式盡快蒙混過關;有的避重就輕,推卸責任!!比如於濤、劉祥;有的不願獨自忍受罪責感的壓力,便冒險將隱藏的犯罪秘密告訴同監室的犯罪嫌疑人,借以減輕罪責感的壓力,並試圖取得其他犯罪嫌疑人的支持,共同策劃反訊問伎倆,試圖衝破壓力感的束縛,等等。

2、緊張不劉斌理

產生原因:孤獨感和監所環境給犯罪嫌疑人造成的壓力是原因之一;懼怕罪行被揭露而受到刑罰懲罰則是該心理產生的主要原因。

緊張不劉斌理會促使犯罪嫌疑人急切地向同監室的犯罪嫌疑人求助對付審訊之策,以構築和完善其防禦體係。

3、抵觸反感心理

產生的原因:

1)對社會抱抵觸、敵對態度。

2)對公安司法機關不信任。

3)否認犯罪,對被拘捕受審不服。

表現:拒不認罪,研究反審訊對策;傳習和教唆對抗審訊、繼續犯罪的經驗;破壞監規紀律……

針對上述情況,肖子鑫、史前進副廳長、劉建功總隊長和程國權政委分析研究之後,讓助手與張海山、費永生結合實際共同研究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因素和解決方案,一般而言,具有前兩種悔恨心理的犯罪嫌疑人,經過教育之後,其犯罪心理在一定條件下可能實現良性轉化,進行自我悔悟,認罪服法;具有後種抗拒心理的犯罪嫌疑人,則可能采取相反態度,或者把交代罪行作為早日出監、繼續犯罪的方式。

應及時發現,及時矯正。

肖子鑫和史副廳長指出:薑天軍這樣的人,完全明白承認就是死,這是犯罪嫌疑人在犯罪事實敗露後被采取強製措施,麵臨刑罰懲罰情況下產生的一種消極心理,該心理會使犯罪嫌疑人采取自暴自棄、頑抗到底的態度,如果不及時給予恰當矯正,必然會影響其他犯罪嫌疑人老實交代問題,爭取從寬處理的積極性。

因此,要千方百計解除於濤、薑天軍、趙鐵成和劉祥的情緒緊張、恐懼,精神壓力重!!或逃避罪責、進行抵賴和抗拒心理;或供述時語無倫次、避重就輕現象;或對前途悲觀絕望等等,加強他們的法律意識和對自己行為性質的認知。

同時,對偵查訊問活動而言,既有不利的一麵,又有有利的一麵,不利的一麵是,畏罪心理會讓這些人產生逃避動機,支配犯罪嫌疑人采取抗審行為,但是,如果疏導得法,畏罪心理又會成為促使犯罪嫌疑人老實交代罪行,爭取獲得從寬處理的一種心理動力。

因此,針對於濤、薑天軍、趙鐵成和劉祥各自特點,不同人要不同對待,綜合施策:對確有重罪而畏罪的犯罪嫌疑人,如薑天軍應當采取“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對策;對於罪行並非真正嚴重,因思維過於狹隘導致畏罪心理過重的犯罪嫌疑人,如趙鐵成則應向其正確闡明政策和法律,適當緩解其心理壓力,使其對自己的罪行和可能受到的處罰有一個正確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