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七章、驚險一幕(1 / 3)

第二百六七章、驚險一幕

張二林的心再一次猛地揪緊了,心說完了完了,在這還有隱瞞的可能,可一到候車室幾十米外的那間公安值班室,想跑都沒有機會了,隻要一個電話扒拉過去,煙筒山那邊一否認,就全完了!見他不跟著走,警察回頭來拽他,張二林臉都嚇綠了,骨碌碌轉的眼睛一邊伺機作好逃跑準備,兩隻手一邊不顧一切地掙紮著不往前走,瘦小的身子有幾次都被那隻專抓壞人的有力大手拖離地麵了,立刻招惹得人們追攆圍觀,跟著起哄看“熱鬧”。

“哈哈,怎麼啦?”

“小偷哇??”

七嘴八舌,大家一個勁兒往前抻著腦袋看,張二林一看機會來了,也一個勁兒地聲稱自己不是小偷。

“我不是小偷!”

“我不是小偷……”

警察那隻大手抓住他,不撒手,張二林可慘了,他知道,此一去就是鬼門關啊!

“哎哎哎!這不老張嗎,你咋的啦?”

一個人擠上前拍著張二林,跟著他問,張二林苦不堪言,又搖頭又點頭。

“警察同誌,他咋的啦?”

“走開走開!不用你們管!”

“咋不用我們管?俺們認識問問還不行呀?”

不知是這句話起了作用,還是拖死狗般拖著張二林不肯走的警察累了,他突然站住回頭問:

“你們認識?他哪的?”

“磐石的呀,俺們一起的呀,咋地了?”

這一富有戲劇性的意外插曲,徹底改變了張二林的命運。事實上,他根本就不認識這個人,可是心慌之下他也不知道自己應該趁機借坡上驢,順水推舟還是含混不清打馬虎眼比較好——他生怕自己承認認識,警察反問他對方叫什麼是幹什麼的家住何方,自己回答不上來豈不更完蛋!

要不說世事真是稀奇古怪,無所不有,那個人卻不知道張二林咋想的,隻湊熱鬧似的一口咬定認識他,而且還真就跟他之前向警察說的地方一樣,這讓抓住他的警察遲疑不決,他仿佛垂死之前猛地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又慌又喜中他感覺拎他脖領子的大手力度有所放鬆……

嗬嗬……

這可給了他逃生的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線希望!

他從警察的神情和行動中覺察到他並沒有真正認出自己就是通緝令上要抓的那個人,否則他決不會一個人拖他這麼久而不招呼其他人,也未采取強製措施。他也相信,自己經過亡命路上的幾番風雨幾番折騰現在的形象怕是已經完全跟照片上的自己天壤之別了。

縱然警察懷疑自己,隻要不被拖進那個可怕的“值班室”,仍有一線生機。

如果拖進去,隻能是死亡!

張二林顧不得衣服被揪得扭曲變形褲子要掉了,在警察猶猶豫豫,要放未放的瞬間,死死抓住那個有點兒想起過去麵熟卻相互叫不出名字的人……

“大哥,你……”

這時,一列從北京方向開往牡丹江的特快列車進站。

廣播喇叭響了。

“2XX次列車進站,2XX次列車進站,請車站工作人員做好接車準備!”

警察鬆開手,快步向檢票口奔去。

我考,俄滴那個神呀——

那一刻,張二林早已嚇得七魂走了八魂的臉一下子就更加扭曲變形了,是驚喜交集的那種,虎口脫險、僥幸逃生的張二林嚇得隻差沒當場尿了褲子。一見揪住他的警察啥話沒說鬆開手就跑走了,他知道自己獲救了!他顧不得謝那個磐石“老鄉”(後來他想起來,應該是自己在那裏當兵時認識的當地老鄉吧?對方姓什麼叫什麼卻是一概也想不起來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他起身就消失在擁擠的旅客中……

後來才知道,當時他自己的照片印在大紅通緝令上貼滿全國的水陸碼頭。

實話說,那時候全國通緝令還是相當少見的東東,哈哈,刑事大案要案雖然也不少,跟文化大革命時期上升幅度早已有所不同和巨大突破,而且早已經過了全國聲勢浩大的“83年”嚴打,然而,各地的刑事大案要案好象都是案發地的警察在悄無聲息地抓,誰要是哪天有幸上了全國通緝令,我考,那也是一大名人哈!

開玩笑……

離了火車站,張二林一步沒敢再停留,在一家小飯店前要了點吃的邊吃邊沿著鐵道線一直向東南,真的奔了磐石。火車沒坐上,那就走著去吧,說實話,當時張二林雖然逃離了爆炸後的老家,也僥幸再次逃離了吉林火車站那驚險的一幕,但他心裏真的對於自己下一步要逃往的方向沒有具體的目標,缺乏經驗和方向感——

在他的心裏,自知末路已近,來日不多,一步走偏可能就是黃泉路。

因此,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裏,老婆孩子他不想,功臣父親也不想,在他的潛意識裏他最想的就是距吉林——他剛剛曆險的地方一百多公裏外的磐石縣,嗬嗬,無論如何,那裏,那個埋藏著他青春時代當兵最為自豪也是他這輩子人生最為幸福難忘記憶的軍營,他想再看它一眼!

為什麼要看它?不知道,也說不清。

一步一步,走啊走啊……

當年的那個東北邊陲小縣城。

打開九十年代中期出版的500000:1中國地圖,你會看到在“雞頭”處蛛網狀的鐵路交通線中有一條境蜒延伸的鐵路大動脈,這就是人們熟知的“吉沈線”。從吉林市向東南方向移動,至一個叫磐石的地方,那裏就是此次張二林的首選目標了。

如果從火車站的角度講,那裏不過是一個三等小站,卻是一個不小的農業大縣,又有一條支線岔出向長白山區延伸開去,一路向東,途經磐石市,終點叫做白山鎮。

嗬嗬,這一帶因盛產東北三寶和“抗聯”、土匪頭子而聞名於世,不過那是老皇曆。

磐石原本是長白山區一座鮮為人知的農業小縣,人口僅二三十萬。進入九十年代以後,當產業開發、旅遊業好像龍卷風一樣猛然衝擊著中國古老的城市和鄉村時,小城也展現了奇跡與風采,一躍而撤縣設市。給磐石市帶來經濟大繁榮的不是原始農業,不是掠奪式開采的林業,而是開發綠色農業旅遊和開發礦產的巨大資源。

一進入磐石大街,雖然沒有大都市的色彩和喧囂,卻也處處不乏現代化的生活氣息,其中最搶眼的當數那猶如銀行帝國一般堅固豪華的摩天大樓和與之毗鄰的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