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剛正好可以藉此機會,創造人為的地震,當然事情要做的幹脆,不留痕跡,至少不能讓人很容易發現有人在這裏動手腳。
過去日本最害怕的東西被認為是:地震、雷電、火災、老爸。
日本東急代理公司近日展開一項有關生活中令人感到“害怕的事物”的調查,結果顯示日本現代人最怕:大地震、異常天氣、強盜。
看到這兩次調查的差異了沒,四個變三個,還要你說,沒看見異常天氣可以包含上麵中間的兩項嗎;範圍擴大,有道理,最後一個老爸變強盜,這個就有點想不通了,難道他們老爸都去當強盜了!!!當然不是。
其實這裏還有一個變化,那就是地震變成了大地震,這也說明了日本人的習慣不錯,如果每天你在日本的任何地方都得做四次同樣事情的話,相信即使是多麼丟臉的事情你都會習慣的,何況隻是“害怕”這樣的心理上的作用。
其真實的原因是因為日本的防震科技有了很大的發展,國民的意識也有了極大的提高,日本擁有著世界上最先進的地震和火山預警係統,也難怪,被逼到這個份上了,不先進也不行啊!
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2004年的新潟地震和2005年的福岡西部洋麵地震。一次又一次的地震災難,一次又一次的慘痛教訓,使日本人逐漸形成了防震抗災的意識和觀念,特別是將科技手段運用其中,以保護生命和財產盡可能不受或少受震災的傷害和損毀。在這方麵,日本人進行過有益的探索和嚐試,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他們十分注重和強調的是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抵禦自然災害
日本全國各地都設有地震探測儀,研究人員可及時對來自探測儀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在日本,人們的防震意識已經滲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麵麵。比如,家裏的稍高一些的家具,為了防止它在地震時倒下來砸傷了人或物,都有專門把這些家具與牆壁或天花板固定的裝置。而擺放的如音響,電視,或一些容易損壞的工藝器皿等,在其四角處都有可以專門固定防滑的膠皮墊。
在日本國內,有關防震抗災方麵的知識教育,可以說相當普及。人們不僅要知道和了解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更要掌握相應的防範技能。日本社會的各行各業,經常會舉行各種形式的防震防火演習。從小培養防震抗災意識,就是其中的一個成功做法。
如東京都內的小學,每個月都要舉行這類演習,以便小學生在真正遭遇地震等災難時,不但不會慌亂,而且還知道如何規避和救助。
地震發生後有可能會引起火災、水災、瘟疫、斷水、斷電、交通癱瘓、人為恐慌和社會騷動等,特別是災難突如其來,且又是大規模發生,往往容易造成搶救不便。因而日本各地、各部門和各個單位,大都能在災前製定應急預案,從而達到抗災減災之目的。這種意識和觀念還反映和體現在市政規劃和基礎建設方麵,如房屋、道路等的建設,事先應盡可能將防震抗災因素考慮進去。
根據不同的用途和需要,日本現已研製出各種防震抗災用品。例如,具有一定防火功能的緊急避難用品包,內有各類物品27件,其中包括礦泉水、飲用水裝運桶、壓縮餅幹、手搖發光燈、防塵口罩、防滑手套、繩子、固體燃料、急用哨子、護創膏、藥棉和繃帶等。此外,還研發生產了壓縮內衣、無水洗滌劑和手搖充電收音機等用品。可以認為,日本在防震抗災用品的研發和生產方麵,基本形成了一個產業。
PS:今天火箭99:103輸給爵士,範甘迪早該下來了,還有最後那個籃板球怎麼搞的,沒有一點潛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