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的傳播主要靠手抄的書籍。手抄費時、費事,又容易抄錯、抄漏。既阻礙了文化的發展,又給文化的傳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作為當代文學代表人物的鄭玄,更是深知張靖所帶來的造紙術與印刷術,對於文化的傳播具有怎樣的意義。聽聞其師業已雲遊四海,不知蹤跡,知是世外高人,為不能與如此異人見上一麵而略感遺憾。幸好張靖學會二術帶入世間,為文化發展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千秋功業亦不為過。雕板印刷倒也簡單,鄭玄一看便知其中玄機。其實古人並非沒有往那方麵想過,秦朝之時就已經出現了印章,雕板印刷與其大同小異。不過古代紙張粗造,而且造價又高,不能普及,就是出現了印刷術也沒什麼用。可是張靖帶來的紙讓鄭玄看到了希望,這東西太可貴了,如果普及開來,可以想象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但是這小子就給自己送了一疊紙,卷巴卷巴就帶了,可是關於造紙的流程細節。這小子是顧左右而言他,隻字不提。
鄭玄人老成精,當然明白張靖的想法。自己一介寒儒,既非高官,又非富豪,能有什麼能讓人看得上的。張靖所求,那就是看上自己的名望了。這小子用如此手段接近自己,太奸滑了,有心置之不理,那是不可能滴。這小子又是造紙術又是印刷術的,算是徹底點住自己的死穴了,真是夠狠,夠損。唉,算了,看在紙的麵子上,自己就助其一臂之力吧。隻是如今朝局動蕩,亂世將起,其子有心計,有手段,能寫出啟蒙三篇,文采自不差;腰玄寶劍,許也會些武藝。如此,想必也能搏出一個前程來:“不知鵬舉誌向如何?”
張靖一聽這話,有門兒,知道正戲來了。裝吧,繼續裝,這年頭的人都喜歡高深莫測的感覺,那哥也高深莫測一回。隻是這青年雖是老頭的弟子,卻不知是哪位高人,自己下麵要說的話可能有些大逆不道,要是傳了出去,怕是大大地不好,還是小心點吧。轉頭看了一眼那青年,問向鄭玄:“這位是?。。。”
“此乃吾之愛徒國淵,字子尼,樂安蓋縣人。子尼忠正,知曉輕重,鵬舉但說無妨。”
果然牛人,老頭門下人才多啊,自己算是來對了。國淵,國器也,給曹操屯田,五年時間就使糧倉豐實,為曹操南征北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官至太仆,位列九卿,其能力可見。張靖連忙見禮,這人可得好好巴結啊:“鵬舉見過子尼兄,有禮了。”
因為紙與印刷術,國淵對張靖的印象很是不錯的,還了一禮,站在一旁。
既然唬了,那就連國淵一塊唬著吧。張靖走出門口,指著書院裏的鬆樹:“大雪壓青鬆,青鬆挺且直。要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如今朝廷,烏煙瘴氣,如雪壓青鬆。鵬舉不才,願作青鬆之誌,直指蒼天。以已身綿薄之力澄清寰宇,還我華夏安寧。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鄭玄國淵皆是眼中一亮,好大的氣魄。俗話說:“學會文武藝,賣與帝王家。”以鄭玄如此學識,他能不想做官造福與人嗎。他也想,但是因為宦官、外戚兩派鬥爭奪權引發黨錮之禍被禁錮了,斷絕了仕進之路,不得不杜門不出,隱修經業。所以鄭玄對宦官外戚之流很是深惡痛絕,聽了張靖之誌頗為感動:“鵬舉肺腑之言發人深省,鵬舉誌向遠大令人振奮,不過道路曲折,前途艱難啊。”
哥也知道難啊,要不然費這麼大勁,大老遠的來找你老人家幹嘛來了。張靖虎軀一振,用手又指著山腳下的一片竹林說道:“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鵬舉下定決心,不懼生死,願向山中青竹一樣,以錚錚鐵骨去麵對困難與磨難,掃除重重障礙,與奸人周旋到底。”那一臉的大義淩然,無所畏懼、慷慨瀟灑、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道不盡的風流。
這小子年齡不大,口氣倒是不小。不過這幾首詩卻也不錯,借物言誌,信念堅定,心懷天下,是個可造之才。想必這小子也是看清了當前的局勢,才敢在老夫麵前說出這番話來吧。老夫雖老,卻不糊塗,天下大勢分分合合,自有氣數,這大漢的氣數怕是要盡了吧。老夫老矣,已無心仕途,還是安心注疏解經,潛心學問,借這小子的紙與印刷多多出書,留傳萬世,讓後人敬仰吧。這小子如此才能,氣宇不凡,將來定非池中之物,若他真能有所成就,老夫助他一臂之力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