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便依鵬舉,看鵬舉薄麵,卻先饒了你這廝,去我家莊園說話。”張飛說罷,頭前帶路。
關羽卻也不懼,也不與張飛逞口舌之利,點頭隨行。
張飛家後院果真也有一片桃林,林中有一亭子,石桌石凳齊全。雖然桃花謝了,桃子沒了,卻也桃葉依舊,頗有景色。張飛吩咐下人備上酒菜,隻顧氣呼呼的坐下喝酒,也不理張靖關羽二人。
張靖打個哈哈:“翼德哥哥莫要氣惱,此英雄矣。”
張飛哼了一聲:“鵬舉且說來,如何英雄矣。”
關羽也躬禮相詢:“公子莫非識得某家?”
張靖負手而立,朗朗上口:“關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因什麼什麼,然後什麼什麼。。。。。。忠義無雙,古之少有,弟聞之久矣。翼德哥哥,如此可為英雄否?”
“果然英雄,翼德服之。”張飛性格豁達,脾氣來的快去的也快,起身向關羽施了一禮:“某家不識英雄,勿怪矣?”
關羽目瞪口呆,竟忘了還禮:“這位公子,怎知雲長?”
我怎麼知道,我比你自己還要知道你,你知道你可是未來的武聖人武財神麼,你知道曆朝曆代是怎麼捧你的麼,你知道。。。。。。你要是知道了,那你就不是你了。雖然正史說你剛而自矜,但是哥卻喜歡。跟著哥絕對不會再讓你敗走麥城,死於非命。
張靖雖然心裏這麼想的,可嘴上卻不敢這樣說,於是乎我師父什麼什麼的,掐指一算什麼的,英雄譜什麼的,一套一套的侃將開來。沒辦法啊,隻能把什麼事情都推到無名師父身上了。直聽得關張二人是雲天霧地,雞血沸騰。
關張二人異口同聲:“尊師真高人矣。”
三人互相吹捧,推杯換盞,大有相見恨晚之意。(結拜什麼就免了,蔣某人是見山拜山,見水結水,拜兄拜弟無數,可結果。。。)
在張飛的強烈要求下,張靖關羽留了下來。三人每日舞刀弄槍,切磋武藝,食則同桌,寢則同塌,解衣共衣,推食共食(基情四射啊),恩若兄弟。在關羽張飛兩位未來門神特意的指點下,張靖不但霸王心訣進入了二重九層,而且槍法也是大有提高,不得不說是嚴師出高徒啊。每天“鬆皮捏骨,分骨錯筋”的,任誰也得有長進。
而張靖則是每日談論些君君臣臣,忠忠義義的一些激進思想,當然隻是適合而止,循循善誘。主要是對準關羽的,一點一點的改變他的想法,結果自是頗有收獲。要知道關羽是因為看不習慣當地豪強仗勢欺人,才殺人逃亡的,流落幾年看遍人間饑苦,對貪官汙吏自是憎惡。關羽的忠,忠的是義,忠於劉備是兄弟情義。對於漢室他應該還是有自己的看法,在張靖的熏陶下,思想也在改變著。至於有多少,那就不得而知了。
數日時間,張靖感覺到這感情培養的也差不多了,自己還要去尋趙去呢,便生了離別之心。這一日,酒足飯飽之後,張靖慨然長歎。
張飛問道:“鵬舉有何煩心之事,為何唉聲歎氣?”
“今朝中政亂,民不聊生,漢室天下亂象已起。靖雖有心報國安民,奈何身微力薄,故長歎矣。”
關羽張飛亦有同感,因為自身沒有功名,黃巾之亂還沒開始,想要靠武力報國,暫時還是遠想。皆沉默不語。
張靖站起身來,仰望長空:“二位兄長,小弟欲行天下,遍訪有誌之士。他日亂起之時,一舉大業,上報華夏,下安黎民,若大業起時,兩位兄長可願助我一臂之力?”
關羽拈須而起:“但聞鵬舉成事,不管千裏萬裏,羽必往之。”
張飛也慨然而:“鵬舉放心,為兄必會助你。”
張靖繃緊的心情大鬆,一塊重石落地,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