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場戰爭,不得不承認王平的指揮能力,但是地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證明了漢中的地理位置使得它隻有少數兵力也可以成功固守,既然如此,諸葛亮自然可以放心的北伐。
而第三次則是鍾會伐蜀,這次戰爭雖然蜀漢在漢中的兵力嚴重不足,薑維有放棄了不少外圍據點,但是鍾會對於蜀漢的要塞仍舊沒有辦法,如果不是鄧艾冒險成功的話,鍾會早就滾蛋回家了。
但是此時的劉備卻不行,雖然漢中比較平穩的落在了劉備的手中,但是事實上仍舊是一片混亂狀態,人心不齊,再加上大規模的遷民等原因,漢中實際上是極其不穩的,在種種情況下,的確應該好好休養,經營個一兩年,然後再北伐比較好。
但是,最近的順利使得劉備誌得意滿了,自然別人很難勸住他,而更重要的則是,曹操的主力被迫從漢中撤退之後,的確已經以及疲憊了,而蜀軍主力卻因為養精蓄銳,士氣正旺,從兵法上講,這正是這正是乘勝追擊痛打落水狗的好機會。不僅如此,別看蜀軍是心得了漢中,但是曹操實際上也隻是心得了隴右涼州而已,夏侯淵平定這些地方還不到一年,尤其是涼州完全是半獨立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蜀軍出祁山功曹軍無疑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在蜀軍還握著馬超這張牌的前提下,隻要大軍一道,必然會得到響應。
正是對於這種樂觀前景的預期,法正、張苞等人才沒有極力反對,而事實上,最開始的發展也的確是一切順利,甚至說如果沒有賈詡那一計的話,再不濟劉備也可以吞掉隴右跟涼州,隻是卻沒有想到,終究還是被曹軍抓住了蜀軍唯一一個算不得是軟肋的軟肋,得知老家有危險,先不說劉備這些上層急不急,占到劉備北伐軍半數人馬的原漢中人馬立刻就急了,甚至很快就出現了逃兵,所以不論如何,劉備隻有撤退一途,不僅功虧一簣,還差點兒偷雞不成蝕把米。
如果真要說起來的話,劉備等人之前的策略完全沒有問題的,錯就錯在曹軍棋高一著,因而那麵引人詬病,如果說這次劉備成功了的話,哪怕是完全相同的策略,也隻會被奉為經典。畢竟這個時代仍舊還是一個勝利者才有發言權的時代。
好在不管怎麼說,漢中總算沒有被曹軍占據,而且如今劉備主力已到,攻守自然易勢,甚至就在劉備軍到達的當天,蜀軍便吃掉了沒來得及與主力彙合的曹軍的尾巴,徹底把曹軍的空間壓縮到了儻穀附近。
麵對蜀軍的咄咄逼人,曹軍當然不是沒有反擊,隻是曹操等人都十分清楚,此時最重要的事就是撤退,隻是如何撤退卻是一個大問題。
戰爭的學問太多,以至於有時候直接的戰鬥反而不會凡在最重要的地位,謀略後勤等在很多時候地位要遠遠高於直接的戰鬥,而撤軍時的後勤更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事實上這幾天曹軍的主力還沒有退走,就是被後勤鬧得。
到了這種時候本來就不怎麼仁義的曹軍自然就顧不得什麼仁義了,可以說儻穀附近人口已經被曹軍征發一空,都被曹軍當做了開路的先頭部隊,在曹軍的見識下開始修建一條算不得路的路。至於這些百姓的家底尤其是糧食等,自然已經被曹軍搜刮一空,紛紛裝進了袋子裏準備運走。至於為什麼是袋子而不是車子——在這種根本就沒有車的地方,還指望能夠用到那些笨重的車子嗎?
平心而論,曹軍的準備速度已經算是很快了,甚至在同樣情況下蜀軍根本就不可能做到這一點,但是時間畢竟還是被消耗了,而曹軍自然也遇到撤退途中的第一個危機——被蜀軍主力纏上了!
而曹軍不知道,或者說哪怕是已經料到卻無可奈何的是,已經有一部分蜀軍翻山越嶺,準備繞到這對曹軍的前方給這部曹軍來一下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