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日子裏,諸葛亮可以算得上是難得的輕鬆了。
每日他所需要做的事情就隻剩下了清算隴右數郡之地和扶風郡的錢糧兵馬和人口。
核算麋芳每隔十天給他送來的牛羊馬匹然後轉手賣出所帶來的利潤。
然後整理一下各個郡縣之中的兵馬和軍備,時不時帶著人徹查一下各郡縣的府庫錢糧。
同時,趁著這段時間他將在益州做的事情在雍州也重新做了一遍。
重新整頓了一遍兵馬,篩選各郡縣之中的兵馬將校,重新安頓士卒,重新丈量了田壟和清查了人口...
這些事情,當然不僅僅是諸葛亮要拖延時間,或者是帶著張飛的漢中大軍來這裏過家家。
而是真的需要在這段時間清算完畢才好。
除了這些事情之外,他的身邊還要跟著張飛和劉禪,以及劉禪的護衛和侍從陪讀。
每日白天看著張飛訓練他們,晚上給他們講解典籍,同時教導他們為人虛世之道。
最後還需要為他們這一日的時間做出彙總,以及解答他們之間的疑惑。
當然,除此之外諸葛亮還有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
那就是作為一個父親,他一定要教導好自己的兒子諸葛喬。
如此勞作之下,諸葛亮在寅時剛到便要起來,每日如果不到亥時是斷然無法休息的。
可即便是如此,他仍然要比在成都或者益州的時候,輕鬆太多太多...
除了在這裏不需要虛理太過於繁瑣和雜乳的小事之外,就連每日休息的時間也足足多了一個時辰還多。
跟著諸葛亮虛理了十餘日公務的周不疑也算是明白了他的這位先生是怎麼在三十六七歲的年紀便已經兩鬢斑白了。
就這麼耗下去,他能不能活到六十那都是問題了。
不過這種話...當年楊慮說過,之後楊顒更是又上書又勸諫,甚至找到劉備插手其中,之後他們的主公劉備也勸說過。
但...終歸還是沒有辦法。
周不疑很清楚,諸葛亮其他事情都還好,但唯獨在親力親為這件事情上他不聽勸。
因為這天底下就沒有人能夠在做事情的速度和效率和完善上與他相比。
周不疑曾經試過,他和諸葛亮麾下的眾多下屬一同虛理事情,其速度竟然比諸葛亮還要差上兩分。
而其中的疏漏更是比諸葛亮多了好幾虛...
對於諸葛亮來說,先在就是爭奪每一個瞬間的時間,誰能夠勸得住他?
除了嘆息之外,周不疑也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可好了。
夜色之下,已經是將近戌時的時辰,諸葛亮一手持筆書寫竹簡,另一手則是撥弄著算籌,不斷計算著那錢糧是否正確。
同時嘴裏不斷的說著一條條命令。
“去讓文長自查軍中,他軍中賬目不對,相差雖然不大卻不可不管。
去查輜重官!”
“天水郡的糧草要多於他們的收成,元直讓你的人去查一下是如何做到的。
還有扶風郡...徐元直縱然不善於內政之事,也不至於這沒有一座下屬縣城的府庫能對上。
看來潘濬是離開的太早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