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收音機在,遠在上賜村的兩人也算是能做到“不出門知曉全國事”。
加上時不時從縣城裏買回來的報紙,喬茗茗和寧渝對外頭的風向了解得還是挺準確的。
“……水手10號探測器第三次做繄貼水星表麵飛行。”
春日夜晚,舊牛棚的收音機中傳出來這麼一則話。
衡衡坐在旁邊認真聽,聽完國際新聞後就又切成評書欄目。
這是個樣板戲的年代,但在評書上卻稍稍能寬鬆些。
今天評書欄目裏播放的是袁闊成的《肖飛買藥》,收音機中的故事娓娓道來,實在是吸引人。
寧渝和喬茗茗已經確定能重新工作了,雖然還沒安排,但也有通知詢問兩人是否要回首都。
回去幹啥?沒平反房子就不會還給你,這樣兩人隻能每天在學習班和單位之間往返。
單位還不是原先的單位,估計是先安排到一個廠子去,上一線勞勤幾年再說。住的也是單位宿舍,瞧這倆人是夫妻的份上,估計會分個8、9平的小小房間。
住到喬家,可喬茗茗那間小屋子也不算大呀,住他們一家四口太勉強了。
如果說在鄉下過得不好確實能回去,回去可以修養,看病也方便。
可他們在鄉下過得爽著呢,回城裏以後多吃口肉多蒸個蛋恐怕都得偷偷摸摸。
但因為能夠重新工作,兩人如今也不必再那麼謹慎了。
比如說從前一直沒敢把收音機聲音調大,就怕被過路人聽到。
家裏有收音機的事兒,也就隻有周三叔這種親近的人知曉。現在不必再小心翼翼,能夠把收音機的聲音調大些。
收音機的聲音把隔壁的楊大夫夫妻吸引了過來,喬茗茗招呼說:“餘叔楊姨進來坐吧,這風吹著真讓人舒服。”
舊牛棚的位置虛在風口,春夏之時晚風吹著能把人吹睡著了。
兩位老人進來,就坐在院子裏的椅子上,喬茗茗又去抓了點兒葵花籽和南瓜籽,放在桌子上。
喬茗茗笑笑:“你們吃,葵花籽是我家裏寄來的,南瓜籽就是咱們去年年末一塊兒做的,味道還算不錯。”
為了防止受潮,喬茗茗還把兩袋葵花籽和南瓜籽放到小空間裏,反正這種小東西沒人會去注意。
寧渝也去抓了把茶葉來,在兩位老人的連聲推拒中還是把茶給給泡上了。
他說:“就是在山上隨手摘的野茶,拿回來後隨便炒了炒,不值什麼錢。”
村裏山上野茶的味道還算不錯,回味竟然還有點甘甜。寧渝特意泡得淡淡的,免得兩位老人晚上睡不著。
幾人聽著收音機,不多時周蘋果和唐際秋也來了。兩人是來找楊大夫診脈的,哪曉得楊大夫兩人在這裏。
“養得不錯,多吃肉蛋奶,可以吃點蝦米和豆腐。”楊姨把完脈後說道。
周蘋果這才放心,連忙點頭:“我每天都有再吃。”
她現在每天要吃兩個難蛋,一胎懷下來,吃的難蛋恐怕都比前20多年吃的難蛋更多了。
把完脈後又說了會兒話,周蘋果兩人便離開回家。
周蘋果最近總是犯困,有的時候說著話,都能瞇上眼睛昏昏欲睡。
等他們走後,楊姨兩人又待了一會兒,把這段評書聽完後才離開。
離開前,楊姨得知喬茗茗和寧渝明天要去山上挖竹筍,便說:“你上回不是說家裏有人得汗斑嗎,正好你們要山上挖竹筍,搞些竹子上的竹白霜來,和茶油一起就能治汗斑。”
喬茗茗眼睛一亮:“竹白霜?就是竹子上薄薄的一層白臘?”
楊姨點點頭:“這法子不錯,保淥祛斑都可以,你想塗也能塗。”
喬茗茗原本還不想去的,好不容易能賴床晚起一天,誰會想去山上挖竹筍啊。
可一聽竹白霜能夠美容,恨不得這會兒就帶著工具上山。
老夫妻離開後,喬茗茗便感慨:“有知識真是太好了。”
瞧瞧,隨手一捏都是美容方法!
寧渝笑笑:“楊姨不是總說她可以教你嗎,你倒是答應人家。”
雖然從前不認識楊姨,但是寧渝卻能猜到楊姨醫衍應該是拔尖的那波。
如今中醫受的沖擊比較大,好多名手都下放到各地去了,幸運留在城裏沒有受到波及的也紛紛合筆不再開方。
從前在寧渝看來,茗茗若是能跟著楊姨學個一二成,甚至都不需要學個一二成,隻需把每種草藥給認會了,往後就能幹上技衍工種的活,而不是每日待在供銷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