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算計紀靈(2 / 3)

劉備素來看重民心,周瑜跟隨劉備多年,也從幽州百姓對劉備的愛戴中深感這一點。當初幽州麵臨鮮卑、袁紹與公孫度三路大軍的時候,幽州百姓並無任何的人心惶惶,反倒是主動來到燕王府門前,要求參軍保衛家園,更是不要任何的軍餉,自備糧食,而且戰死之後不要任何撫恤金。當時劉備還在冀北,不知此事,周瑜作為劉備義子,代表劉備處理此事,那個場景周瑜一輩子也忘不了,也是從那一刻起,周瑜終於明白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今天,周瑜說的最後一點,“不費一兵一卒輕取淮南與豫州之地”,便是基於此點,兩地百姓久受殘暴統治,若是素有仁義之名的劉備揮軍相向,隻怕不等燕軍攻城,城內百姓就會殺城門守軍,而引燕軍入城。

周瑜所想,正是劉備所思,聞言不覺雙眉盡展,微微笑著點了點頭,心中暗道,當初虧得跟隨老師南下,做了那舒縣縣令,提前將周瑜收為義子,否則的話,如此大才日後為孫策所用,必為強敵也。

徐宣見劉備表情,知道他已經下了決定,於是也就不再勸。倒也不是說徐宣才智不如周瑜,實在是徐宣跟隨劉備的時間比較短,加之他對於內政也不是很在行,對於劉備以百姓為先的理念還不是太明白,是以在謀劃之事,隻是以目的為位,而不是百姓為位。

此刻,紀靈絲毫不知道公孫瓚與劉備已經勾結起來,尚還在等候袁術的消息,渾然不知危險已經向他一步步走來。

第三日的時候,紀靈接到親衛的報告,說是公孫瓚遣其從弟公孫越來到。眼下曹軍已退,公孫瓚派人與之商議進軍或者退軍之事也屬正常,何況兩家已經結盟,派使者相互走動也沒什麼,於是便讓人將之待到主將大帳之中。

公孫越來到之後,先朝紀靈見了禮,然後便開門見山地說出了此行目的:“紀將軍,公孫越奉家兄之命,特來與紀將軍商議共破徐州之事。”

紀靈也不是傻子,問道:“莫非公孫太守已有破城之策乎?”

公孫越暗讚一聲,回道:“正是,家兄趁著劉備與夏侯惇大戰之機,派了幾個死士進入城中,現已經在徐州城內立住腳,隻等時機為咱們兩方大軍打開城門。”

紀靈是什麼人,怎麼會輕易相信公孫越的話,又問道:“眼下徐州城三門皆在大戰,城門一直緊閉,公孫太守如何能派人進入城中。再者,燕軍與丹陽郡之兵力加在一起,不下二十萬,即便咱們兩路大軍能夠入城,又有何把握敗之?”

公孫越問道:“將軍可知徐州陳珪乎?”

紀靈微微一愣,不知公孫越突然提起這個人幹什麼,卻也是如實回答道:“當然,此人乃是徐州士族之也,在徐州為王很重,當初陶恭祖能在徐州立足如此之快,乃是陳珪全力輔佐之故也。”

公孫越點了點頭道:“不錯,隻是將軍可知陳珪並不主張迎劉備入主徐州乎?”

紀靈問道:“此話何意?”

公孫越道:“家兄在徐州也有多年,與陳家關係一直很好,陳珪、陳登父子皆曾暗示過支持家兄做徐州之主,此番家兄之所以起兵,乃是因為有陳家父子為內應也,眼下曹軍新退,徐州上下皆認為徐州之危必解,咱們兩家必退兵無疑,卻不想,徐州之真正危機剛在眼前也。”

紀靈有些將信將疑,問道:“陳珪雖然是徐州士族之,然徐州軍權卻是在曹豹與糜芳二人手中,陳珪即便有此心,卻無法掌控徐州丹陽軍,一旦城門打開,咱們二十萬大軍遇到了也會是數量絲毫不見的二十萬燕軍與丹陽軍,此兩軍之戰力皆不在咱們之下也。”

公孫越哈哈大笑道:“看來,紀將軍莫非不知道乎,曹豹將軍重賞於貴軍程將軍與韓將軍之手,雖然還沒有身死,卻也早已是無法下床,斃命隻在數日之內,彭城南門與西門城防皆落入劉備之手。劉備新到,加之眼下傳言青州之戰,陶商之敗實乃敗在劉備之手也,是以丹陽軍皆欲不聽劉備之令也,隻要陳珪父子振臂一呼,徐州丹陽軍必然倒戈,彭城亂起已成必然之勢,到時候咱們二軍齊入彭城,劉備焉能不敗乎?若是能夠一戰而滅劉備於彭城之中,幽州、青州以及冀北之地皆成無主之地,可隨意取之也。”

這一番話說得紀靈一陣心動,試想三國武將,哪一個不願意立下這種豐功偉績,隻要真的能將劉備滅在彭城之中,先紀靈的名聲就會扶搖直上,就算是被稱為當世第一名將也不是沒有可能,除此之外自然會大受主公的看重,尤其是攻城陷地之後的滿足感,是無法以名利來估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