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公孫禦心(3 / 3)

公孫瓚問道:“眼下諸州皆有人占,咱們又能謀向何方呢?”

公孫越笑道:“大哥以為淮南之地如何?”

公孫瓚驚道:“此乃袁術之地也,袁術勢大,若是為兄派兵取之,袁術豈能善罷甘休也?”

公孫瓚大笑道:“兄長難道還懼袁術不成,兄長莫要忘記,劉備有天下之誌,袁氏兄弟、曹操甚至於兄長,日後皆會為劉備之敵也。兄長若是單以徐南二郡之地對抗劉備,安有勝算乎?眼下擺在兄長跟前,有兩條路也,第兄長舉徐南之地,歸順劉備,甘心為其所用,為其征戰天下,日後劉備若然登基稱帝,兄長必能封侯拜相也;第二,兄長與劉備抗衡,然以徐南之地決然不行,是以兄長當與劉備定下盟約,出兵伐袁,一旦成功,將徐南之地送給劉備。”

公孫瓚聞言,不由陷入了沉思中,若說就此獻出徐南之地,歸附劉備,公孫瓚還真有些不甘心,但是他也知道,以他目前的實力與劉備抗衡,無疑於以卵擊石。是以,公孫瓚認為還是與劉備結盟為佳,劉備現在已經與袁紹、曹操為敵,若再加上袁術,劉備必敗無疑。因此,如果公孫瓚為其牽製住袁術,劉備則無懼袁紹與曹操聯盟,這一點自然也是劉備所需要的。

思索了一會兒,公孫瓚終是下了決定,站起身來道:“好,吾意已決,結盟劉備,進軍淮南。”

公孫越又道:“兄長,單單隻是如此還不算,此次袁術派大將紀靈領軍十萬攻打徐州,若是兄長能與劉備聯合,將之殲滅,則袁術實力必然大損,如此一來,兄長進軍淮南之時,袁術之抵抗自然就不會太強。”

公孫瓚聞言大喜道:“吾弟真乃公孫家之千裏駒也。”遂采納公孫越之計,並派公孫越進城去見劉備。

公孫越進城的時候,劉備正愁著如何與公孫瓚交惡呢,昔年在盧植處學藝的時候,公孫瓚對劉備甚好,眼下劉備達了,無論地位與實力均在公孫瓚之上,但兩人因為徐州卻要刀兵相見。本來,以劉備之意,為了報答公孫瓚昔日之情,劉備準備助公孫瓚全得徐州,算是還了情。但是,劉備剛剛將這個意思在眾人跟前說出之後,立即遭受到眾人的反對,糜氏兄弟與曹豹更是齊齊跪在劉備的跟前,聲淚俱下,力勸劉備以天下大局為重,以徐州百姓為重。

劉備本來就是很看重民心所向,也知道公孫瓚此人驕縱跋扈,對治下百姓不好,於是也就不再堅持,隻是不知如何在戰場上麵對公孫瓚。在公孫瓚任廣陵太守以來,其治下百姓多有不堪賦稅與兵役的,向北逃到彭城國與東海國,向南逃到揚州淮南。後來,公孫瓚為了防止治下百姓離開,便嚴令百姓處境,將兩郡百姓完全圈在境內。

聽到公孫越來到,劉備心下反倒是安心了,他太了解公孫瓚的性格了。如果公孫瓚真是惱怒於他,必然會命令大軍拚死攻城或者來到城下叫陣,在戰場上痛罵自己一頓,而現在公孫瓚卻派了他的從弟進城麵見,看來公孫瓚是想與自己結盟了,隻是,劉備不知道這結盟的條件會是什麼。

一番見禮之後,公孫越快從對麵幾人的臉上掃過,基本上就已經確定了其身份,第一位的是徐宣,第二位的是周瑜,第三位的是糜竺,第四位的是陳登。陳登從袁紹處返回的時候,正是周瑜大敗夏侯惇大軍的時候,陳登自然也就認了劉備為主。

劉備問道:“不知伯珪兄眼下可好?”

公孫越拱手道:“回皇叔,家兄身體安好,隻是這段時間以來,突然常常思及與皇叔昔日之情意。”

劉備“嗬嗬”笑道:“孤也是,那時孤家境貧寒,常常得伯珪兄照顧,孤一直銘記在心,許久以來,常思如何報答伯珪兄之恩也。”

劉備此言一出,公孫越暗暗鬆了一口氣,他剛才那句話,便是試探劉備究竟對公孫瓚有無舊情在心,聽其此言,看來此次結盟還是很有希望的。但是,徐宣四人卻是暗暗著急,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劉備在對付公孫瓚的時候手軟,再來一個南北分治徐州,是以,當劉備的話音剛落,徐宣與周瑜便急忙朝劉備使眼色,不過劉備卻是猶如沒看到一樣,根本不理會他們。

公孫越道:“此番家兄出兵徐州,乃是因陶謙老邁,二子不才,家兄若不取之,則徐州日後必為外人所得,今則看來,曹孟德便是其一也。然,不想陶謙竟然請來皇叔相助,家兄不欲與皇叔為敵,更知不是皇叔對手,這才派越前來,商議退兵之事。”

“退兵?”對於公孫越的來意,劉備與徐宣等人也有幾種猜測,但卻都沒有猜到公孫瓚竟然準備主動撤兵,劉備微微一愣,隨即便問道,“禦心(公孫越的表字,當然是胡編的)何出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