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三人孤身逃走之後,呂布也沒有怎麼追趕,隻是派人將陝縣占領,便率領大軍向王允複命去了。說實話,呂布要殺的人是董卓,對於李榷等人,還真是沒想到要趕盡殺絕,非要取他們的性命不可。
王允聽了呂布的回報,知道他沒有盡力,卻也無奈,隻能下詔全國通緝李榷三人,賞金竟然達到每人三百金,而且還許下九卿之一的高位。這個詔書下了之後,朝中大臣都很不理解,李榷三人沒有了軍隊,就像一隻老虎沒有了利齒與尖爪,再也掀不起什麼風浪,為何非要趕盡殺絕。
因為賈詡早早就被劉備招走,自然不會給他們出謀劃策,讓他們起兵攻打長安了,但是,或許李榷、郭汜二人真有大將軍與驃騎將軍的官運,在解散軍隊,逃回家鄉之後,這個運氣仍是沒有消失。
王允的詔令根本就沒向別的地方下達,隻是送到了涼州一個地方,畢竟他也知道三人都回鄉了。三百金的獎賞與九卿之一的高位,哪個人不想要,何況李榷等人手上已經沒有了軍隊,隻有匹夫之勇了。
於是,在王允的詔令到達涼州的第五天,李榷、郭汜便被生擒,而樊稠卻在抵抗的時候被殺死。李榷和郭汜這才懊惱不已,皆想當時解散軍隊的決定是多麼的錯誤,但現在說什麼都晚了,隻能聽天由命了。
李榷和郭汜被抓了,但是李榷還有一個侄子,叫做李蒙,想出了一個營救叔父的辦法。他一路跟隨囚車,每到一處,便散播謠言,說朝廷準備先殺李榷、郭汜,然後再進行人口清查,將以前在董卓軍中當兵的西涼人全都殺死。
如此一來,那些已經回到家裏的西涼士兵不知真假,但有句話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於是,這些士兵紛紛穿回鎧甲,拿回武器,集聚起來,他們中很多人都認識李蒙,自然推舉李蒙為首領,隻是兩天的時間,李蒙手下便已經有了三千多人。
既然有了這三千人馬,劫下李傕與郭汜的囚車自然是易如反掌,畢竟押送李傕和郭汜的朝廷軍隊不過隻有五百人馬,李蒙也算是一員沙場宿將了,率領三千人將這五百人全部殲滅,一個不剩。
李榷與郭汜獲救,感覺有再世為人的感覺,心境自然大大不同,幾乎看開了一切,當即便派人繼續四下散播那個謠言。晝夜兼程,隻是短短幾天的功夫,李榷與郭汜的大軍便已經驟增到十萬餘人,這時他們也已經到達長安城外,將長安城團團包圍。但是,長安城城牆甚是高大,李榷與郭汜的大軍更是缺乏攻城器具,是以無法進攻。
其實,在李榷大軍在向長安進發的路上,王允便接到了消息,心中震驚不已,又頗為後悔,便找見了涼州極有威望的兩個人,叫做胡文才與楊整修,王允的意思是讓他們去見李榷與郭汜,解除誤會。但是,王允在麵見胡文才與楊整修的時候,並沒有和顏悅色,更沒有以商議或者請求的口氣,而是這樣說道:“這些西涼鼠輩究竟要幹什麼,汝二人去將其叫到長安城內,麵見皇上。”因此,胡文才與楊整修去見李榷與郭汜,非但沒有將西涼大軍勸下,實際上更是將大軍召回到長安,而且,二人更是與李榷、郭汜約好為內應,為西涼大軍打開長安的城門。
西涼大軍圍城的消息,很快就讓整個長安城亂哄起來,所有的人都籠罩在了恐懼之中,他們經曆過西涼軍的血的洗禮,知道西涼軍長戟與刀劍的厲害,尤其是眼下董卓已死,城內的人無不慶祝歡呼,他們不敢想象,一旦西涼軍進城,他們會遭受到什麼樣的瘋狂報複。
守到第八天的時候,呂布屬下的蜀軍士兵多有叛變的,雖然呂布誅殺了不少,但仍是止不住。又過了兩天,胡文才與楊整修果然將長安城的西門打開了,李榷、郭汜揮軍進入城內,放縱士兵大肆搶掠,但是,卻是對百姓性命少有傷害。
呂布率軍與李榷、郭汜大軍交戰,其雖然勇武,但是西涼大軍畢竟人太多了,足足十三萬人,呂布大敗,率領不到一千飛熊軍,將董卓的頭顱掛在馬上,突圍而走。呂布在走到青瑣門的時候,停住了馬,招呼王允和李儒一起逃走,李儒自然不願留在這個等死,但是王允卻拒絕了,說道:“如果得到社稷之靈保佑,國家平安,乃老夫一生之最大願望也,如果此願無法實現,老夫將位置獻出生命。眼下皇帝年幼,不能理政,唯有依仗老夫,眼下危難就在跟前,老夫豈能忍心棄皇上於不顧而獨自逃生哉。溫侯此去,必奔關東,請代老夫勉勵關東諸將領,常將皇帝與國家大局放在心上。”
太常種拂也說道:“身為國家大臣,不能禁止暴力,抵禦,致使刀槍指向皇宮,還想逃到哪裏”於是奮戰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