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司州碰壁(3 / 3)

袁紹一聽,心中暗道,照呀,沮授不愧是自己的席謀士,這個主意出的太好了,趁著這幾家在徐州鬧得亂哄哄的,根本不必顧慮其它,因為劉備必然也將全部精力放在徐州之上,於是便大喜道:“公與說言甚是,三日後紹當命鞠義統兵五萬進軍並州。”

郭圖道:“主公,鞠義乃是冀州降將,曾是韓馥之部下,若是讓其單獨帶兵,恐有變化。”

袁紹哈哈大笑道:“公則多慮也,韓馥乃無能之輩,自是駕馭鞠義不住,南下投紹,也是情理之中。紹之能如何會是韓馥能比,鞠義備受重用,有何相叛之由也,何況紹麾下眾將,堪稱帥才者,寥寥無幾也,鞠義既有才,因何不用之。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便是這個道理。”

郭圖一聽,急忙躬身道:“主公英明,屬下受教。”

許攸與沮授對視一眼,心中均想,主公真是個怪人,拒絕兵兗州,足以證明其昏庸無能,然剛才對鞠義一番評論,卻又顯示出其英明神武之才。

當陳登得知袁紹不準備出兵的消息後,並沒有過多吃驚,畢竟這個結果原本就在他與糜竺的意料之中。不過,既然是來求救的,二求袁紹的過場還是要走完的,是以陳登在得知這個消息後,便馬上再去求見袁紹。

袁紹知道陳登之意,本不欲見,但他畢竟是愛惜名聲之人,恐有失禮儀,便勉強出來接見陳登。

陳登道:“明公乃是天下諸侯之盟主,豈可見曹操慘戮徐州百姓而不救兵,又豈能眼見袁術與公孫瓚無詔輕起戰端,明公若是見死不救,則徐州將有無數百姓會死在曹軍的刀下,袁術與公孫瓚更會占徐州而分之,還望明公看在徐州百姓的份上,出兵相救,則徐州百姓必然會對明公感恩戴德。”

袁紹臉上微紅,頗覺尷尬,輕咳一聲道:“元龍誤會也,非是紹不願出兵相救,而是司州新定,民心未順,加上司州缺糧,一旦出兵,將會使得司州出現糧草危機,從而導致一些兵變或者民變,有兗州之前車之鑒,紹不得不慎重考慮也。”

陳登知道這是袁紹的借口,卻以為是袁紹在向徐州提條件,於是便道:“糧草這一點旦請明公放心,一旦明公出兵,貴軍所有糧草開銷全部由徐州方來出,並且士兵之傷亡補助、軍餉也都由徐州方來出。”

這一下袁紹倒是目瞪口呆了,畢竟陳登將話說到這個份上,他就不好接下去了。愣了好大一會兒,袁紹才憋出一句話來:“曹操出兵之前曾有書信於紹,其乃是為父報仇,大漢以孝治國,除非陶公能拿出確鑿證據,以證清白,否則任是誰也無法阻止曹孟德報仇也。再者,紹麾下士兵加在一起也隻有二十萬,而袁術、曹操與公孫瓚卻有三十萬之眾,縱然紹出兵援救,也隻能出兵十萬,麵對三倍於己之兵,勝算無幾。以紹來看,元龍不妨去幽州找一下劉備,劉備占據幽青兩州與冀北之地兩州,手下兵多將廣,若是其肯出兵相救,則徐州之危可解也,元龍以為如何?”

陳登知道袁紹必定不肯兵了,於是便站起身來,一拱手,對袁紹說道:“既然如此,登就不再煩擾明公,至於幽州燕王處,我家主公已經派別駕糜竺先生前去,這一點就不勞明公操心也。”

陳登這一番話其實是最後一招:激將法,既然陶謙向袁紹求救,就不應該再向劉備求救,因為劉袁二人在諸侯討董之時便已經翻臉成仇,爭奪冀州之時更是仇不可解,這一點天下諸侯都看得清清楚楚,徐州陶謙自然也知道,陳登看出袁紹不願出兵,這才說出這番話,意思是說如果袁紹你不出兵,這個便宜就會讓劉備給撿走了,而且糜竺已經去了冀州,說不定劉備已經同意出兵相救了。

袁紹豈能聽不出陳登話中的意思,正愁找不到一個合理的拒絕理由,於是,故意臉色一沉,喝道:“既然陶公已經向劉備求助,那紹更沒有出兵之必要也,天下人皆知道劉備占據兩州加半,實力乃是諸侯中最強者,其若出兵,徐州之危當解也。來人,送客。”

陳登明白自己此行已經失敗,於是便向袁紹一躬身,淡淡道:“既如此,登就告辭了。”

袁紹既然假裝生氣,就要裝到底,見陳登躬身告辭,也不起身送客,隻是冷冷回了一句:“不送。”

陳登愣了一下,沒想到袁紹竟然連起身都不起身,心中不禁頗有不快,一拂衣袖,踏門而出。走出袁府之後,陳登望天長歎一聲:“沒想到袁本初心性如此狹隘,難怪不是劉備之對手也。”

既然事情不成,陳登便隻能回徐州向陶謙複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