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陶謙不由心下為難了,他本也是愛惜名聲之人,此次曹嵩遇害,雖然不是他所指使,但張闓畢竟是徐州將領,是他的手下,此事與他絕對有很大的關聯,陶謙本就是已經於心不安,若是再興兵攻打曹操,豈非是向天下人說明,張闓所為乃是他所指使也。
糜竺乃正義之人,聞言不待陶謙表意見,便開口道:“此不可也,我主仁義之名,天下皆知,若是貿然出兵,豈非是向天下人承認曹公乃我主加害乎?”
郭圖微微一笑道:“子仲此言差矣,成大事者不拘節,陶公若然不兵兗州,隻待其度此難厄,定然會揮師南下,攻伐徐州。曹孟德以報父仇之名出兵,我主縱然想助陶公,也無理由也,畢竟陶公無法辨清張闓所為非是陶公指使也。”
陳登微微一笑道:“公則先生如何肯定曹操勢必會出兵,須知曹操雖有兗州大軍數十萬,而我徐州也不弱於其也,兩虎相鬥,必有一傷。曹操大軍雖眾,然我徐州有城池之險,民心之厚,何懼其哉。”
郭圖嗬嗬一笑道:“元龍先生見識果然不凡,然卻忽略一點。”
陳登微微一愣道:“不知是哪一點,還請公則先生指教。”
郭圖道:“元龍先生之言,曹軍來襲,陶公有徐州城池之險,民心之厚,足以抵曹軍數十萬,然圖以為徐州城池之險可成立,民心之厚卻是差矣。陶公在徐州多年,以仁義寬愛施以徐州,深得徐州民心,然而曹公被害一案之後,所有證據皆是對陶公不利也,外不能讓曹操相信,內不能讓徐州民眾信服,如今張闓已經遁逃,下落不知,縱然以燕王劉備神斷之能亦不能為陶公洗脫嫌疑,這徐州民心之厚陶公已失去也,是以,陶公謹以徐州城池之險來抵禦曹軍,事難也。”
陳登搖了搖頭道:“公則先生差矣,我家主公恩威布澤徐州多年,民心早已歸附,豈能是曹公一事所能撼動也。縱然是我家主公洗不得嫌疑之名,但隻要我家主公能夠在百姓之前立下誓言,民心絕不散也。”
郭圖哈哈大笑道:“元龍先生之言不錯,以陶公仁義之名,旦能立下誓言,徐州民眾盡皆不會有所懷疑。然圖聽說陶公生有二子,雖然是賢孝之人,卻畢竟太過年輕,很容易受人誘惑,做出什麼事情來,這一點陶公不可不防啊。”
陶謙聞言不由變色,這一點正是他所擔心的,雖然陶謙老邁糊塗,但是對於二子爭位之事卻是清楚得很,如果這兩個不孝之子中有哪一個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來,以嫁禍對方,那也不是沒有可能。
郭圖又道:“還有一點,陶公既然素以仁義治理徐州,自然是不希望戰火在徐州境內點燃,是以,與其等曹操度過此難揮兵南下,倒不如陶公主動出擊,讓戰事推進到兗州境內,若是能一舉滅掉曹操,則徐州百姓甚幸也。”
“這個……”陶謙看看陳登,似乎他也沒有接下來的話,心中也不由開始動搖起來,又看看糜竺、曹豹皆是沉思不語,牙一咬,瞬間做出了決定,說道,“好,公則先生,請回複袁公,徐州出兵五萬,協同進擊兗州。”
郭圖大喜道:“陶公真乃英明之主也,此徐州百姓之福哉。”
陶謙苦笑一聲,暗道,英明之主?若真是英明之主,如何會犯下用人不當之大錯,又如何會主動進軍兗州?
事情如此定下來,郭圖的使命也算是完成,於是便向陶謙告辭而去。陶謙知道郭圖急於向袁紹回稟結果,於是也不強留,一番客套下,親自將之送到州牧府之外。
郭圖走後,陶謙便開始著手出兵之事,這一次他也學聰明了,雖然兩個兒子再次齊齊要求領兵前往,但他卻一個都沒應允,而是派了曹豹為主將,陳登為軍師,統軍五萬北上東莞郡,然後向西攻打兗州的泰山郡。
徐州出兵的時候,曹操也親率兩千騎兵先行趕回到了任城,荀彧第一個接到曹操的手報,急忙通知了劉夫人,在州牧府設置靈堂,正式祭奠曹嵩。
當曹操剛剛進入任城的時候,便隱隱感覺到有點不對勁,原本應該喧囂不絕的街道上竟然很少能看到人影,畢竟這個時候不是吃飯也不是下地的時間,這個現象讓曹操覺得很奇怪,但他也沒多想,便命曹仁先去州牧府報信。
但是,出乎曹操意料之外的是,當曹仁再次回來的時候,卻是渾身素縞,一臉的悲戚。還沒等曹操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曹仁便已飛馳到曹操馬前,下馬跪地將此事報與曹操。曹操大驚失色,沒想到自己的一時之念,接父親來兗州納福,卻將父親接到了陰間,從此兩世隔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