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百零八章徐州出兵
婚後,劉備卻也過了一段平靜而又不平靜的生活,說是平靜,有兩方麵,其自從與袁紹罷兵之後,整個天下似乎又回到了諸侯討董前的平靜,各方諸侯都在擴大與鞏固自己的實力,暗中屯糧練兵,積蓄力量,以待不久後將會到來的諸侯征戰的局麵;其二,劉備納妾之後,卻也在府中過了一段寧靜而幸福的生活,每天沉浸在酒色笙歌之中,白日裏,來鶯兒、何妍的舞蹈,金家四姐妹的絕活表演,唐月的琴奏等等,晚上自然是大床一張,諸女同眠了。
劉備原本功能便異於常人,加之得了趙太妃獻來的《禦女術》,禦女之術自然是一飛衝天,現在單單一個女子是根本承受不了劉備的強大的。每一晚,都會是六個女人一起侍奉劉備,即便如此也落了個個求饒的結果。
說是不平靜,便是由伏壽與劉慕這兩個鬼頭引起來的。自從那天在劉堅與劉脩府中鬧得不歡而散之後,第二天伏壽竟然像沒事人一樣,不過卻是頻頻出入劉備的燕王府。她們出入燕王府,卻很少去找劉備,多是找王玥諸女,更是時不時到劉母那裏問安。伏壽與劉慕在劉母跟前沒有絲毫的放肆,反倒是用盡方法將劉母哄得整天樂嗬嗬的,使得劉母很喜歡伏壽與劉慕。
對於伏壽與劉慕的突然大獻殷勤,劉母並無所覺,隻道是兩個孩子因為她們的姨娘(姑母)嫁給了劉備,所以才多來燕王府走動。但是,作為女人的直覺,王玥諸女卻都是心下雪亮,明白這兩個基本上也已經成*人的鬼頭心裏打的是什麼如意算盤,皆是有所擔憂。如果事情如這兩個鬼頭的心意也就罷了,皆大歡喜,若是一旦她們感情受挫,天知道以伏壽的脾性,會掀起什麼風浪來。
就在劉備平靜又不平靜的生活剛剛過去兩個月,又一件不平靜的事情出現了,管亥大軍進犯青州,一路之上各郡縣聞風喪膽,守城官員多是棄城而逃,使得管亥的十萬大軍一直兵臨北海國治所平壽城下。
寫到這裏,可能很多看官都明白了,管亥大軍進攻青州,也就是劉備的取青州之策。青州被冀州、兗州和徐州三麵包圍,且青州牧劉虞與韓馥一樣,是守成之才,於戰陣並不精通,一旦管亥大軍犯境,青州勢必難擋,唯一的方法也就是向外求救。求救的方向自然也隻能是就近的冀州、兗州和徐州了,兗州之主是曹操,這就不說了,冀州為劉備與袁紹東西瓜分,不過,袁紹的領地諸郡卻並不與青州接界,若是其出兵,勢必要通過劉備或者曹操的地盤,這肯定是不可能的。
再來看徐州,徐州之主是陶謙,但陶謙卻是無法掌控整個徐州的局勢,公孫瓚雖然隻是廣陵太守,但是早得下邳郡太守笮融投靠,是以下邳郡也在公孫瓚的掌控之中。徐州隻有三郡三國,分別是東莞郡、下邳郡、廣陵郡、東海國、琅邪國與彭城國,其中人口最多,最繁華的便是彭城國、下邳郡與廣陵郡,而且,下邳郡與廣陵郡的麵積也占了整個徐州的半數還要多一些,是以,公孫瓚雖然隻是一方太守之職,然而其實力卻足以與陶謙這個徐州牧抗衡。
養虎為患,陶謙明白公孫瓚的狼子野心,時刻提防,公孫瓚也一直在屯糧練兵,但有機會便北上彭城。彭城是徐州的治所,隻要公孫瓚拿下了彭城,捉了陶謙,整個徐州便會在其掌控之中。為此,陶謙也想過將徐州治所從彭城搬到琅邪,卻被別駕糜竺所攔,糜竺是這樣說的:“明公乃是徐州之主,而公孫瓚隻不過是廣陵一太守而已,自古官位便有長從之分,公孫瓚縱有天膽,也絕不敢輕易提兵北上,否則與董卓何異也。何況,明公在徐州多年,早已深得人心,徐州之主一位,豈是公孫瓚一人所能憾也。公孫瓚驍勇,然明公手下也有徐州名將曹豹將軍相佐,何懼那公孫瓚也。”
對此,陳登倒是有不同的意見:“明公,眼下天下大亂,諸侯割據,爭霸天下,朝廷已然不能控製,否則又如何會有袁本初輕易提兵攻打冀州之事乎?既然袁本初能夠提兵北上,公孫瓚為何不可,彭城與下邳郡相鄰,一旦公孫瓚提兵北上,彭城便當其中,一旦彭城有失,則徐州震動也。明公若是將治所遷至琅邪,則有彭城與東海以為緩衝,明公也將不懼公孫瓚也。”
陳家與糜家同為徐州大家族,糜竺與陳登素來不和,是以兩人的意見也沒有一次是統一的,這一次也不例外。糜竺又道:“主公不可,主公若是不動治所,則還可以震懾公孫瓚,一旦治所北遷,看似距離下邳與廣陵遠也,卻也助長了公孫瓚之氣焰也。治所北遷不久,很可能就是公孫瓚的大軍北進也,還請主公三思。”
陳登還想再說,卻被陶謙阻住了,治所北遷之事,終是沒有成功。
陳登與糜竺的對立,其實也是陶謙二子的對立。陶謙有二子,長子陶商,次子陶應,此二人皆不是什麼有出息的人,陶商貪財,陶應好色,雖然愛好不一樣,不過二人卻有一個相同處,那就是都想在陶謙死後成為徐州牧,為此蕭牆之禍便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