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平定遼東(2 / 3)

六萬人,可不是個數目,城門口就那麼大,單是進城就得一個時辰還要多。但是,周瑜可是不會等公孫度的大軍全都進城,畢竟城內的幽州軍隻有三萬,還要分出五千人去看管那八千俘虜,若是讓公孫度的六萬大軍全都進城,隻怕一場混戰下來,不知鹿死誰手。眼下劉備的大軍雖然慢慢向這邊行進,但為了避免被公孫度現,與公孫度的大軍之間相隔了十多裏地,若真是城內混戰起來,待到劉備大軍趕到,隻怕也分出勝負了。

就在公孫度的先頭部隊進入城中之後,城門頭突然驚現無數弓箭手,對著城外正緩緩進城的遼東軍一陣猛射,接著城門吊橋便趁機緩緩拉起。突然生的變故使得已經進城的遼東軍大亂,最後進城的士兵剛剛回頭,卻現剛剛守在門旁的四個人的身上突然散出無邊的殺意,一雙鐵戟、兩把刀和一把矛,輕鬆地收割著這些遼東軍的性命,片刻間城門口處的遼東軍全都變成了死屍。

接著,城前內側上也突然出現了無數的弓箭手,個個都是搭弓上箭,對準已經進入城內的五千遼東軍。如此一來,城內的遼東軍登時大亂,公孫度再傻也明白為何劉備會故意手下留情,而且將自己輕鬆放回來,敢情是在兩軍大戰之極,乘虛將遼隧城取下。

就在這時,城頭突然豎起了一麵帥旗,上麵寫著一個鬥大的“周”字,帥旗下,一個麵若潘安的俊秀少年含笑而立,不是周瑜還會是誰。

周瑜大聲喝道:“公孫度,汝已經中了我家主公之計,遼隧城已經落入我軍之手。眼下有兩條路供汝選擇,其死於亂箭之下,與之陪葬的還有公孫一門數百口;其二,下馬受降,我主曾言,絕對不會因此事而壞汝之性命。公孫度,本帥給汝一炷香的時間考慮,一炷香過後,若是汝不能投降,則會亂箭齊。”

說罷之後,周瑜一招手,身後來了兩名軍士,一名捧著一個香爐,放在城頭上,另外一人拿著一束香,插在香爐之中,然後第一個軍士不知從何處弄了一個火把,將那一束香點燃。

這束香一經點燃,原本躁動的遼東軍突然間安靜了下來,除了公孫度之外,所有人的目光皆是在那束香與公孫度的臉之間不停切換著,而公孫度則是臉色陰晴不定地注視著那束香,心裏不知在想什麼。

想什麼?很容易猜,至少周瑜就能將公孫度的心思猜個十之**。

如果不投降,天上馬上就會下箭雨,輕易收割走公孫度以及這五千部眾的性命,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如此一來,遼隧城的事情就會很快傳到襄平城內,公訴康與公孫恭兄弟二人悲憤之餘,自然會整軍備戰,一為替父報仇,二為拚死一戰而保命,即便是戰不過劉備,他們兄弟二人還可以從容向東退入高句麗國內。這些年來,公孫度與高句麗的國王相交不錯,如果公孫康兄弟真是窮途末路相投,高句麗的國王一定會收留的。以自己一命得保公孫一門不滅,這筆賬很值,不過公孫度卻是擔心一點,劉備實在是太厲害了,如果劉備一旦揮軍東進,詭計連連,公孫康兄弟會不會也像自己一樣呢,他實在是說不準。

第二條路就是下馬投降,如果投降了呢,劉備會不會如信誓旦旦那樣,輕易放了公孫一門的性命呢?即便劉備目前礙於一諾千金之限,不得不暫且饒過公孫一門的性命,但是,以後呢,以後劉備會不會隨意再找借口將公孫一門鏟除,須知曆來稱王稱霸者,都是不會不排除異己的。

內心掙紮難決,但那束香卻並不因為公孫度的躊躇難決而放慢自燃的度,轉眼間已經燃了大半了。

周瑜見狀,說道:“公孫度,燕王仁義之名,天下皆知,汝此次自理遼東王,雖然是大逆不道之舉,然定是受旁人蠱惑所致,隻要汝能懸崖勒馬,放下刀兵,使得遼東百姓早日脫離戰火,也算是大功一件。汝也莫要擔心,燕王既然說了絕不深究此事,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都不會如此,而且,燕王聽過汝在遼東深得民心,也曾答應過汝繼任遼東太守,繼續為遼東百姓造福。如此之寬恕,若是汝依然還執迷不悟,負隅頑抗,豈非是不識時務。汝也睜眼看看,這些士兵那一個願意隨汝成為謀逆之叛賊,哪一個家中沒有父母妻兒,難道汝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橫屍在此,難道你忍心讓他們的父母妻兒嚐到那喪失親人的滋味嗎?而且,他們身死之後,家人非但不能得到任何的撫恤,更是還會因此事而遭受株連。公孫度,本帥言盡於此,汝好自為之吧。”

又過了一會兒,那束香基本上已經快要到了末尾,這五千遼東軍的心也全都提到了嗓子眼處,宣決他們命運的時刻即將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