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再次議和(2 / 3)

許攸微微一笑道:“主公,眼下論及這些還有些為時過早,以攸之見,眼下最重要的是趕緊與劉備兩下罷兵,主公得冀南與冀西,劉備得冀北與冀東。”

袁紹奇道:“眼下劉備三麵受敵,情勢危急,若要罷兵,也是劉備主動提出,我軍怎能主動示弱乎?”

許攸輕輕搖了搖頭道:“非也,劉備三麵受敵,已有月餘,縱然是鮮卑大軍難以攻克崇禮關,然遼東軍在田元皓相助下,早應該突破山海關,西入幽州之地,然則至今卻無任何捷報傳來,足以說明遼東軍被阻山海關而不得突破。鮮卑人有勇無謀,崇禮關下相持越久,形勢對劉備越是有利,若是攸所料不錯,用不了多久,幽州北境大軍就會南下或者東進。一旦幽州之危自解,劉備便可盡起幽州大軍與主公決戰於信都,到時候主公若是想與之議和,隻怕代價太大。”

沮授也是點了點頭道:“子遠之言甚是,以元皓之智,除非是劉備帳下賈詡、戲忠或者陳宮方能與之敵,賈詡被劉備派往崇禮關,戲忠坐鎮幽州,陳宮在信都,究竟還能有誰會讓元皓久久不傳佳音呢?”

就在這時,忽然聽到門外傳來一聲高喊聲:“田豐求見。”

“元皓回來了?”袁紹一愣,隨即急忙喝道,“快請進來。”

話音剛落,田豐的身影已經出現在了大殿門口,一步跨進門來,急匆匆走到中央。一臉的風塵仆仆,可見田豐剛剛回來不久,連洗漱也沒來得及,就在眾人奇怪間,隻見田豐“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雙手伏地道:“主公,田豐特來領罪。”

此言一出,廳內所有人都明白了,遼東軍敗了,劉備東線之危已經解了。

袁紹壓抑住內心的激動,問道:“元皓,速速講來,究竟是怎麼回事?”

於是,田豐將山海關下發生的事情,一字不差地講了一遍,其中並沒有將自己的判斷失誤隱藏甚至於移嫁在公孫父子的身上。

聽完了田豐的講述,袁紹的臉色變得很難看,一眾謀臣的心情也都變得格外緊張,有的是緊張袁紹會重重處罰田豐,有的是擔心袁紹不會重責田豐,大殿之中的空氣在這一刻突然凝結起來,聲音更是靜得連蚊蟲飛行發出的“嗡嗡”聲都能聽到。

這是,許攸突然開口道:“主公,雖說此次遼東軍西進失敗,責在元皓身上,然陳宮是劉備手下三大謀士之一,足智多謀,非可與之輩。由劉備將陳宮以及關羽、華雄二將派往山海關,足以見其對山海關設防之看重,或許是早就知道主公派了元皓前往,特意派陳宮對付元皓。眼下遼東軍之威脅盡除,北境之危隻怕也難以持久,與其等劉備三路大軍回合之時,還不如現在便提前向劉備提起議和之事,主公意下如何?”

“這……”袁紹此刻真是心亂如麻,心下雖有不甘卻也知道許攸之言很有道理,隻得長歎一聲道,“罷,既然如此,隻能議和也。隻是,我軍若是首先提出議和,勢必要被劉備刁難,不知誰可堪此議和使者?”

沮授急忙朝田豐使了個眼色,田豐會意,暗歎一聲,急忙開口道:“主公,豐願意立功贖罪。”

袁紹歎了口氣,輕輕揮了揮手道:“去吧去吧,這一次莫要再讓紹失望,否則,兩罪並罰。”袁紹有些弄不清了,究竟是自己流年不利,還是田豐流年不利,河北名士剛剛出山,竟然就遭遇如此之敗。

眾人散去之後,田豐喟然一歎,緩緩從起,轉身就要向門外走去,卻發現沮授與許攸並未走,齊齊站在自己的身後。田豐搖了搖頭道:“公與,豐真是慚愧,此戰乃為田豐首戰,卻是如此之結局,豐有愧於公與之舉薦也。”

沮授搖了搖頭道:“元皓此言差矣,元皓雖然是河北名士,然陳宮也是足智多謀之輩,汝二人可謂勢均力敵也。陳宮所率那幽州軍,上下號令統一,而元皓在遼東軍中,僅為可卿身份,可進言卻不可下令,事事都得考慮公孫度是否會采納,行事謀劃之間,自然就多了許多約束,此敗也是情理之中,換做是授,也會是同樣結局。”

田豐搖了搖頭道:“公與不用再安慰,是豐求勝心切,才會急勸公孫度進軍,又是豐輕信了陳宮之言,以為賈文和果真大敗軻比能,派了張飛率軍兩萬前來支援山海關,否則的話,若是一陣強攻下來,山海關定然難守。”

許攸輕笑一聲道:“事到如今,元皓縱然自責又有何用,元皓也是太老實,山海關下之敗,我軍之中隻有元皓一人知道,如果今日汝不將所有之罪責全都攬於自己之身,主公也絕對不會怪罪於汝。”

田豐聞言,急忙搖頭道:“既是豐之過失,豐便要承擔其結果,縱然是今日舌綻蓮花,能夠將所有罪責消弭於無形,然豐良心之中卻是深知,此戰乃是豐之失也,如此豐一生都將難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