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太監急忙將他拽下禦座,按倒在地,七手八腳地摘了璽綬和珪,並將他的十二旒的冕變成了七旒。好半天,劉辨才漸漸清醒過來,忽然想起了母親何太後已經幾日沒有訊息,問了幾個宮女太監,卻是無人敢說何太後去了何處。劉辨雖然迂訥,卻不傻,他明白定然是董卓將母親帶走了,否則的話,這些宮女太監也不可能寧死不吐口的,眼下母親沒了,皇位也沒了,劉辨如何能受得了,醒來後第一件事情便是高聲大呼:“母後呢,董卓,你把朕的母後弄到什麼地方去了?”
董卓一愣,他沒想到劉辨會在這種場合下再問起此事,在三日前,劉辨曾經問過此事,被董卓嗬斥了一頓,劉辨便再也不敢多言,不想今日無比失落之下,劉辨竟然什麼也不顧了。劉辨的聲音不小,文武百官幾乎全都聽到了,三三兩兩交頭接耳起來,這些日子,宮裏盛傳董卓幾乎每晚都夜宿在皇宮之中,他們自然不難想象董卓將何太後帶走是幹什麼去了,隻是,他們哪裏知道,董卓現在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第一,劉備回到了幽州,手下兵馬十萬,若是南下洛陽,絕對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何況劉備乃是大漢百年來少有的將才,董卓的手下雖然也有不少大將,但是都無法與劉備相比;呂布雖然勇猛,但是據其講,劉備手下的王越的武功不在他之下,典韋、許褚、文醜也是萬人難敵,何況幽州那邊還有多少大將,董卓不得知,是以對於董卓而言,劉備還是惹不起的。第二,即便董卓說了,劉備一定不會承認,畢竟此事並未有任何的交接記錄;再說了,以董卓與劉備相比,天下人自然相信劉備的人居多,估計不會有幾個人相信董卓的話。因此,對於劉辨的質問,董卓無法辯解,隻能暴喝一聲道:“衛士,將弘農王殿下拖出去。”
頓時,上來幾個甲士,將劉辨抬出了嘉德殿。少頃,四歲的劉興,在一眾太監宮女的伺候下,穿上了“日月在肩”,且飾有海、山和襞紋的廣袖赤縛衣,戴上了剛從劉辨頭上摘下的十二旒冕,由董卓抱上了禦座。於是,在一陣歡呼“萬歲”之聲過後,陳留王劉興成為了新皇帝,巧的是,也是史稱漢獻帝。而弘農王劉辨與王妃唐氏則被一起幽禁。
新皇帝登基之後,董卓找個借口罷免了袁槐,自己升為太尉,並加鐵戊、虎賁,不久董卓又以太尉改拜丞相。獻帝特許其“讚拜不名”、“劍履上殿”)準允其佩劍穿鞋上殿,而不必將劍和鞋子放於殿外)、“入朝不趨),權傾朝野,威福之盛,真是無人可及。
董卓此時也想作一番伊尹、霍光般的成就,所以聽從了尚書、武威人周毖,城門校尉、汝南人伍瓊的勸說,征召天下有名望的士人,以爭取民心,矯正桓帝、靈帝時的弊政,淘汰貪髒枉法與不稱職的官員,選拔被壓抑的人才,如征召未作過官的士人荀爽、陳紀、韓融、申屠蟠入朝任職。董卓又派使者到荀爽家鄉去任命他為平原國相,荀爽赴任途中走到宛陵,又被任命為光祿勳。荀爽到任辦公三天,又升任司空。從他被征召,到升任三公,一共九十三天。
董卓又任命陳紀為五官中郎將,韓融為大鴻臚,陳紀是陳軒的兒子,韓融是韓韶的兒子。荀爽等人都害怕董卓的殘暴,被征召就不敢不來,隻有申屠蟠接到被征召的命令後沒有動身,別人都勸他前往,他笑而不答。董卓到底沒能勉強他作官,他活到七十餘歲,在家壽終正寢。
除此之外,董卓還任命尚書韓馥為冀州牧,侍中劉岱為兗州牧,陳留人孔伷為豫州牧,東平人張邈為陳留太守,穎川人張谘為南陽太守。董卓自己的親信都沒有擔任高官,隻是在軍隊中擔任中郎將、校尉一類的職務。
不久,董卓以劉辯寫得一首詩頗有怨言為理由,使人賜死了劉辨,本來董卓也想殺掉唐妃,但是見到唐妃的美豔之後,董卓便改了主意,強行霸占了唐妃,唐妃此後便成了董卓的禁臠,直到後來劉備從董卓手中將其救出,唐妃的噩夢才算真正結束,這是後話,暫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