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權傾朝野(1 / 2)

丁原被殺,劉備退出洛陽,董卓的氣焰一下子再次囂張起來,第二天的時候,又傳來曹操逃出洛陽的消息,董卓更是得意,欲馬上召集百官,準備將廢立之事定下,讓少帝退位,陳留王即位 )

但是,李儒卻將董卓勸下,認為雖然丁原、劉備兩大障礙雖然不存在了,盧植也被打發到了揚州為官,但百官之中仍是有不同意廢立之事的,不如先將一些重臣召集起來,隻要他們能夠沒意見,然後再召集百官,那些小官們更是鬧不起什麼風波。

董卓於是將兩千石以上的官員召集起來,依然在溫明園中,董卓依然還是提起了此事。

丁原被殺、劉備被逐的事情,眾官已經知道了,包括曹操逃出洛陽的事情,這就是得罪董卓的下場,眾人一個個都是噤若寒噤,哪裏還有一個敢開口說不的,董卓大為滿意,說道:“大漢之君主,應由賢明之人為之,卓每每想起靈帝,心為之憤恨,誤國誤民也。陳留王雖然年幼,卻是聰穎敏銳,卓這才欲將之立為帝,若是其不能勝任,則劉氏之路盡也。”

董卓的意思很明顯,如果陳留王依然還是不如人意,那麼這天下也就不用劉家來做,該輪到他董卓了。而且,陳留王是否如人意,不是天下人說的算,也不是百官說的算,而是他董卓一個人說的算。董卓說他如人意,陳留王就如人意,皇帝繼續做;董卓說他不如人意,陳留王就是不如人意,隻能將皇位禪讓給董卓。

殊不知,就這句話惹惱了一個人,此人本來沒打算發表意見,但是聽了這句話之後,實在忍不住心中的怒火了,此人就是袁紹。他當即站起身來喝道:“大漢統治天下已有四百年,恩德深厚,萬民擁戴。如今皇上雖然年幼,卻並無任何過失,司空大人想廢長立幼,天下人尚且不會同意,何況謀朝篡位呢。”

袁紹一句話說得痛快,可把袁槐嚇了一大跳,觸怒了董卓,那可是要跟丁原是一個下場的,弄不好整個袁氏都是要滅門的,他急忙朝袁紹打手勢,可惜袁紹的眼睛一直盯著董卓,根本沒看到袁槐的手勢。

董卓自然是大怒,手按劍柄,喝叱袁紹道:“小子,汝竟敢如此放肆,眼下皇帝年幼,天下大事皆是由本司空決定。本司空想做什麼事情,誰敢不從?汝難道以為董卓之刀不鋒利乎?”

袁紹也是怒火上心,絲毫沒有想到自己這樣做會引發什麼後果,大聲喝道:“天下之英雄豪傑,莫非隻有你董公一人乎,今日之議,袁紹絕不敢苟同,這便告退。”說罷,袁紹把佩劍橫過來,向眾人作了一個揖,徑直而出。

袁紹走出去之後,董卓怒火仍不能消,問袁槐道:“莫非此乃太尉之意?”

袁槐急忙站起身來,作揖道:“非也,此小子少不更事,還請司空大人見諒。對於司空大人之言,槐無異議。”

“嗯”,董卓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臉色也稍稍緩和一下,將目光灑向司徒王允,王允本就不是當麵頂撞董卓之人,隻是會私底下弄些陰謀耍一耍,急忙低頭弓腰道:“允無異議。”

司空手握重兵,太尉與司徒都不敢反對,剩下的人自然不可能像袁紹一樣,於是便是一片“無異議”的聲音,廢立之事便就這麼定了下來,少帝劉辨的命運也在這一刻得到了宣判。

九月,董卓召集文武百官,再次重申廢立之事:“皇上無能,不足以奉承宗廟,做統治天下之君主。如今,本司空決議仿效伊尹、霍光之前例,廢除皇帝,改立陳留王劉興為帝,汝等以為如何?”

兩千石以上的官員都已經“無異議”了,兩千石以下的官員還能有什麼反抗,皆是十分恐慌,沒有人敢說話。這一點早在李儒的算計之中,董卓甚是感到滿意,又威脅道:“從前霍光定下廢立的大計後,田延年手握劍柄,準備誅殺反對之人。現在有誰膽敢反對這項計劃,都以軍法從事,由我兒奉先誅之。”在座之人無不震駭。

“當當當……”鍾聲響遍了南北二宮,文武百官冠冕進入朱雀門,請少帝升嘉德殿,而呂布統領著一千甲士,持戟劍布於殿內外。董卓掏出策文,朗朗讀了一遍,劉辨剛聽到“茲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後還政,請奉陳留王為皇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便在朝堂上昏厥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