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侯劉備?”這個名字靈帝還是記得很清楚的,出道兩年便搏下神斷之名,而且上次太史令言及異星出現於太微星之北,曾懷疑是此人,為此靈帝分別提拔“劉備”為上穀太守、皇甫嵩為北地太守、公孫瓚為廣陵太守。
“正是,不知皇上可記得三個月前太史令晁大人之言,涿侯劉備可能是我大漢日後肱骨之臣。”楊賜沒有盧植那般顧忌,直言相諫。
靈帝點了點頭,道:“不錯,確有此事,隻是不知那異星是否有變化?太史令可在?”
“啟奏陛下,微臣三個月來,每夜都觀察天象,異星並無變動。”晁乾急忙出列。
“既然就此朕就……”靈帝聞言大喜,這便要啟用“劉備”,不料卻聽得下麵盧植喊了一聲:“陛下且慢。”
“盧愛卿有何異議。”被盧植打斷,靈帝心中十分不爽,若不是盧植剛才舉薦了皇甫嵩的話,隻怕現在就問罪了,當下壓抑住心中的不快,藹聲問道。
“涿侯劉備雖然斷案如神,卻從無領兵打仗之經驗,而且此次攻打幽州的是鮮卑和東胡十五萬大軍,以微臣之見,陛下可發兵五萬,可使漁陽營校尉林希為主將,涿侯劉備為副將。”盧植內心掙紮了半天,終於覺得還這樣最穩妥。
說到這裏,不能不簡單介紹一下東漢的兵權。
東漢初期,劉秀一再削弱地方的軍權,加強中央的軍權。他在建國不久,就下詔撤銷了郡國都尉的建製,將兵權並歸守、相。後又取消了各郡、國的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士四種常備軍,還取消了每年一度的都試製度。從此,守、相的軍權也被取消了。郡、國的軍隊很少,一般不能作戰,大的戰爭要依靠中央的軍隊。
中央的軍隊主要有四支,其中在京都有兩支,就是南軍和北軍。南軍又分兩部,一部歸光祿勳管轄,下設有七署,就是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羽林左監、羽林右監,掌守衛宮殿和侍從;另一部歸衛尉管轄,掌守衛宮門。北軍置中候一人,下分為五營,就是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每營設校尉一人,掌營兵,保衛京師。
地方上有兩支,一為黎陽營,合幽、冀、並三州兵騎而成,駐黎陽,以謁者監軍。主要任務是守衛黃河以北,以為京都洛陽北麵的屏障。一為雍營,駐雍南,主要任務是守衛三輔(左馮翊、右扶風、京兆尹,為西漢皇陵所在地),亦是京都洛陽西麵的屏障。安帝的時候,為了防禦鮮卑貴族的侵擾,又增置漁陽營兵。此外,還又設了匈奴中郎將、度遼將軍、護烏桓校尉、護羌校尉等統率的邊防駐軍。
“也好,宣旨,升漁陽營校尉林希為匈奴中郎將,率領北軍越騎、射聲二營四萬人,沿途可再招募一萬人,涿侯劉備為副將,共禦強敵。”靈帝想了想,也不敢將所有的寶都壓在“劉備”身上,便同意了盧植的提議。
“漁陽營兵?校尉林希?”先聖旨一步得到消息的劉備輕輕念著這個人的名字,有些迷茫,不由抬眼望向戲忠。由於早得到北方民族南下的消息,劉備在一個月之前便將賈詡和黃忠派到代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