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長社之戰(下)(1 / 2)

公元184年,光和七年,五月。

長社之戰,已經進行快一個月了。漢軍也被圍了一個多月,城中糧草日漸稀少,四萬大軍,眼看就要挨餓。皇甫嵩和朱儁都是心急如焚,隻盼朝廷援兵快點到。

且說皇甫嵩見到軍中士氣低落,心中煩躁,是夜獨自登城查探敵情。五月,已經是晚春到夏初的交界季節,天氣暖和,萬物瘋長的好時節。這時的晚風最是愜意,皇甫嵩感受著著晚風的暖意,心中的煩躁盡去,腦海一片清明。突然一陣暖風吹過城頭,將一支火把吹落,引燃城頭的一堆雜物。皇甫嵩一驚,又突然大笑,這一陣風,給皇甫嵩帶來了靈感,他突然想到了破敵之策……“哈哈哈!”

皇甫嵩翩然下城,留下一臉茫然,摸不著頭腦的城頭守衛們,不知自己的統帥為何突然大笑?(皇甫嵩字義真,安定朝那(今甘肅鎮原東南)人,東漢末期名將。)

皇甫嵩連夜升帳議事,將朱儁、孫堅的軍中高層召來。

“公偉,快坐,快坐,哈哈。”皇甫嵩心中有破敵之策,一掃連日來的憂愁,見到朱儁到來,笑容滿麵地將其迎進大帳內。

“義真兄,今日為何如此高興,難道是朝廷援兵到了?”朱儁被皇甫嵩的喜氣勁,弄糊塗了。現在,被城外幾十萬黃巾圍著,自己頭發都快愁白了,皇甫嵩竟然還能笑得那麼開懷?

“吾看,皇甫大帥是想到了破敵之策!?”孫堅看到皇甫嵩信心滿滿的樣子,就猜到可能是有了破敵之策,不然在這危機的時刻,皇甫嵩身為一軍主帥,怎麼可能小的出來?

“嗬嗬,公偉和文台,快請進,裏麵說,嗬嗬!”皇甫嵩沒有否認孫堅的猜測的話,讓朱儁精神大震,這一個多月來,被“黃巾賊”圍著,可不好受;特變是現在糧草快用完,援軍又不致的情況下,城中士氣都快散盡了。

皇甫嵩將朱儁和孫堅迎進帳內,說出破敵之計:“兵有奇變,不在觽寡。今賊依草結營,易為風火。若因夜縱燒,必大驚亂。吾出兵擊之,四麵俱合,田單之功可成也。”

“好!好計!好計!義真兄,真乃神機妙算!哈哈哈!”朱儁聽到皇甫嵩計策,拍腿讚好,連呼“好計”,對皇甫嵩時佩服的五體投地。

是夜,皇甫嵩和朱儁、孫堅三人,連夜商談,定好細節,謀劃妥當。次日便令孫堅在軍中挑選精銳,隻等到有大風的夜晚,潛出圍外,一把大火將黃巾燒滅。

話說皇甫嵩和朱儁定下了破敵之策,靜待時機的到來。長社城外的張牛角,早在半月前,見到漢軍龜縮的城中不出,一時難以攻破,想到了詭計多端的張燕,就派人去請張燕了。在黑山寨,才享福休息不到半個月的張燕,接到了義父張牛角的命令,讓他帶兵來長社助戰時,張燕是一萬個不願意。

因為,張燕清楚的知道,此去是要直接麵對,東漢末年最有名的兩位名將,皇甫嵩和朱儁。皇甫嵩和朱儁,這兩位可是狠角色,殺人不眨眼。曆史上記載,皇甫嵩和朱儁對待“黃巾義軍”,可是“心狠手辣”,連投降的黃巾都殺。史記,皇甫嵩和朱儁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斬殺“黃巾義軍”不下二十萬。

張燕麵對義父張牛角的命令,沒法拒絕,隻好帶著一萬騎兵,一路緊趕慢趕地,用了半月的時間,總算趕到了長社。張燕從黑山寨出發的時候,就打算好了,此次權當是進行一次軍事拉練,絕不和官軍精銳硬拚。聽說此次,靈帝為了鎮壓黃巾起義,下了血本,將東漢兩隻精銳部隊“北軍”和“南軍”都派了出來。張燕在後世讀史書時,聽說過一種說法,叫作“整個大漢王朝,沒有弱兵”,指的就是西漢和東漢時期,漢朝不管多麼腐敗和虛弱時,兩隻戍衛在京師的近衛軍“北軍”和“南軍”都是當時世界上最精銳的部隊,戰力強勁。

所以,張燕帶的兵,全部是騎兵。他打算遇到情況不妙時,就跑路。他才沒那麼傻,用自己的寶貝“飛燕軍”陪著“黃巾義軍”一起完蛋。

張燕帶著一萬騎兵,來到長社城外和張牛角彙合時,就被映入眼前的景象打敗了。隻見到整個黃巾聯軍的駐地,雜亂無章,二十萬多人的營地,散落的漫山遍野,不像是軍營,倒像是難民營。

打仗還帶著家屬?看著這還有光著屁股,在大營內四處亂跑的小屁孩,看的張燕無語了。“我的天了,這要是誰不小心,失了火,將營地點著了,我看不要官軍來剿了,自己將把自己給燒沒了。”張燕自言自語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