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張角召喚 白馬公孫瓚(2 / 2)

劉備對於張燕和他的“飛燕軍”也非常好奇,他還從沒見過這樣的一隻“反賊軍”,武器比官軍精良,紀律比官兵嚴明,根本不像是反賊。劉備想知道其中秘密,也就順勢留了下來,好打探出“飛燕軍”的情報。

就這樣張牛角率部走後,留下張燕處理幽州的善後事宜。沒有了張牛角在一旁,天高海闊,張燕立刻恢複了“雁過拔毛”的本性,敲詐起幽州城中的劉焉來。

“飛燕兄,你不是答應過在下,放過幽州城嗎?”劉備跟在張燕軍中,見到張燕發兵要攻打幽州城,趕緊來質問張燕。

“玄德兄啊,來的正好,正要派人找你呐。這有一封信勞煩玄德兄送給劉焉小兒。”張燕早就打好了主意。這次來幽州,雖然打算放過劉焉,但怎麼說也得讓劉焉出點血,要不自己還是山賊,還是黃巾軍嗎?

“飛燕兄,這不好吧?”劉備看到張燕信中,開口就要糧草十萬石,兵器盔甲各一萬件,馬匹五千匹。吃驚的要死,這還是之前哪個很好說話的張燕嗎?

“玄德兄放心,隻管去送信,少不了你的好處,到時分一份給兄弟就是。哈哈!”劉備看著一臉無所謂的張燕,苦笑不已,這真是上賊船,就下不來了。誰讓自己現在落在張燕這個山賊手裏呢?

且說逃走的蹋頓一夥,為了發泄失敗的怒火,一路上盡拿漢人村落出氣。五百惡狼是遇村屠村,遇莊屠莊,一路上有不少村莊遭了毒手。

他們在經過右北平境內時,終於遭到了報應,遇到了正在境內巡視的“白馬將軍”公孫瓚和他的“白馬義從”。公孫瓚此時正是右北平的長吏,長吏雖是文官,但公孫瓚出身遼西公孫世家,武藝高強。現在,正值黃巾作亂,右北平又靠近邊境,胡漢雜居,右北平太守擔心境內烏桓人作亂;因此,令公孫瓚帶領他的“白馬義從”在境內四處巡視,震懾烏桓人。

要說這公孫瓚,在右北平和遼西的胡人心中,那是一個狠角色。公孫瓚對待烏桓等胡人手段嚴厲,誰要敢在他管轄的範圍內作亂,就會遭到公孫瓚的嚴厲鎮壓,得到了邊境上飽受烏桓人欺壓禍害的漢人敬仰。由於,公孫瓚酷愛騎白馬,因此,邊境上的漢人,出於對公孫瓚的愛戴,送了他一個綽號,叫“白馬將軍”,他的部下又叫“白馬義從”。

話說公孫瓚帶著“白馬義從”正在右北平境內巡視,見到被蹋頓一夥屠殺的村莊。公孫瓚大怒,追蹤而來,發現是蹋頓一夥幹得,頓時下令“白馬義從”將蹋頓他們包圍。

(公孫瓚:字伯珪,遼西令支人,出身貴族。因母地位卑賤,隻當了郡中小吏。他貌美,聲音洪亮,機智善辯。涿郡劉太守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後來跟盧植於緱氏山中讀書,粗通經傳。後又被舉為上等郡吏。他相貌英偉,聲音洪亮。公孫瓚好戰,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少數民族的上司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發展到互相攻打,公孫瓚靠自己的軍事才能以少勝多,殺死了劉虞,並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分派刺史,成為北方最強大的一路諸侯。公孫瓚與袁紹相爭,初期占據優勢,但因其隻求自保的自私戰略,逐漸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紹擊敗,最終被困於自己修建的易經樓(一種防禦,相當戰壕)之中,引火*,勢力被袁紹吞並。)

蹋頓聽到包圍他們的是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大驚!他從族人口中也聽說過,“白馬將軍”公孫瓚的事跡,知道公孫瓚對待異族烏桓人,從來都沒有好感。投降肯定是死路一條,隻有拚了,或許還有活路。因此,蹋頓迅速估計了一下形式,下令烏桓人拚死突圍。

經過一番苦戰,在護衛拚死保護下,才逃的了一條性命。蹋頓身中兩箭,連義父丘居力的屍首都弄丟了。蹋頓騎在顛簸的馬上,感到從來沒有像這樣無助過。五百烏桓人,現在能夠逃出來的隻剩下不到十位。蹋頓摸著箭傷,回頭往回看了一眼,心中發誓,總有一天,要報這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