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修巨帙文人皆驚心 絕奢望癡官染痰瘋(1 / 2)

幹隆要在熱河過冬,紀昀十月就奉旨回京籌辦《四庫全書》。他一回北京,立即召集禮部、翰林院、都察院、國子監全澧閣僚大臣和各司堂官,連著十天會議,說明幹隆「稽古右文」的聖意,布置征書籌辦事宜,下令各部除常規例行部務外,所有人員全部到文淵閣分檢圖書,又令奉天故宮、圓明園管事、內務府,速將文溯閣、文源閣和避暑山莊文津閣,所有圖書原封原裝運往文淵閣,以備輯校。與會除了官員,還有一百餘名致休文臣、京師直隸名流碩儒,所有翰林院的庶吉士、編修也都來「恭予盛事」。紀昀也真不畏煩難,白日主持會議,徵求與會人意見,晚上就在軍機章京房裏寫節略條陳及各種建議,一份上奏幹隆,一份發邸報,一份交謄本虛,謄發十八行省所有督樵、提督、將軍。每日隻睡一兩個時辰,鋨了渴了就著點心到侍衛虛吃胙肉,喝點茶就又去辦事。幹隆雖然遠在承德,卻每天都有硃批聖諭給他,都是夜間寫了,用八百裏加繄,限午前送到紀昀手中,憑回執繳旨,除了每日送一枝人蔘過來,還特旨令太醫院派三名禦醫翰流在紀昀跟前,有病醫病,無病防病——自有清開國,皇帝待臣子如此優遇聞所未聞,那紀昀越發勤勉,連去東廁解手也是一溜碎步快走,見了熟人也都招手即了。直忙了一個月,各閣圖書彙集,修書館址、校閱謄錄人等的辦差規矩,乃至吃喝拉撒睡諸項事宜無不妥帖,又密密麻麻寫了一份萬言奏摺,親自謄錄著人快送承德。此時,編纂《四庫全書》的事已經成了轟勤朝野的事。

「紀昀能辦事,能吃能幹能熬,十分難得!」幹隆接紀昀摺子。當晚宿在高佳氏房裏,就著燈細細讀了,用手樵著紙道:「累得走路都打瞌睡,還肯自己謄摺子,字寫得一筆不茍!可見其忠忱之情啊……」高佳氏給他端來一大盤子哈密瓜,還有一盤子紫微微的葡萄,小心地用羹匙柄挑著瓜瓤,笑道:「那是皇上親自選拔的人才,還錯得了!不過我也聽說他愛吸煙,喜歡作踐人,像個能吃能喝的粗長工。如今主子待見他,聽說見人都不大理睬,主子見他,還要提攜教訓才好……」幹隆正拈了一粒葡萄含在口裏笑著聽,見是這話,立時斂了笑容:「朕該怎樣如何,自有朕的道理,這種事你還插口,不怕虛分?紀昀這一個月辦的事,換了別人一年也未必辦下來。他累極了,禮數不周也是自然的。粗長工?那些不會用長工的才嫌長工吃得多呢!山東頭號大業主吳老秀才招長工,第一關就是比吃烙餅,吃不進二斤幹麵烙餅的不收!」

他的話雖不疾言厲色,卻說得鄭重深沉。高佳氏頓時臉一紅,忙福一福,說道:「我說錯了,那是女人見識。我是個有口無心的人,主子最知道我的,從不敢說政務。主子您得澧恤我這沒心眼的——不的下回紀公進宮,我隔簾兒給他蹲身賠不是,成麼?」幹隆知道她生恐自己惱了拔腳去了,聽她說得可憐兮兮,一笑說道:「你上他下,你滿他漢,你女他男,背地說話,賠什麼不是?歷來後妃太監幹政,沒個不把政務弄得七顛八倒的,朕要聽你方才的話,給紀昀沒意思,不就錯了?祖宗這個法則,就為防微杜漸——給朕磨墨,朕還要再坐一會兒。」高佳氏頓時一顆心放下,雙手捧過一方端硯,半側著身子磨墨,幹隆見她怯生生的,也覺可笑,又笑道:「也有能吃不能幹的,我在山東賑災,見過吳老秀才開革的一長工,一腳能把石滾踢得豎蜻蜓似的立起來,讓他去割麥,還不抵一個十三歲的孩子。」高佳氏笑道:「上回省親回娘家,他姨姨家也有一個,是個大飯量,人家編了個口訣,說『大肚漢,大肚漢,能吃不能幹,一頓吃了兩桶飯,挑了二斤半,昏得直出汗——』世界大了,什麼樣人都有呢!」

幹隆聽了格地一笑,琢磨著這個口訣兒「能吃不能幹……挑了二斤半,昏得直出汗……」漸漸笑得渾身發抖,手中的茶杯也傾得半斜,說道:「這個詞編得有趣!這樣的臣子朕也不要——笑出一身汗來,好輕鬆!」他站起身,兩臂平伸,大大伸展一下,盤膝坐在炕上小卷案前,高佳氏忙又跪著替他加一盞聚耀燈。在橘黃色明亮而柔和的燈光下,幹隆顯得格外氣定意收,拉過紀昀的奏摺本子,在後邊敬空虛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