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皆默然不語。
濟喝曰:“汝等皆不知血海深仇之痛也,休要阻攔。”眾將無奈。濟於是引軍三千,命開南門,衝殺而出。
對陣處,濟以鞭指高啟曰:“陷陣營皆看家護妻之徒。”
高啟大怒,飛馬殺來。成濟執刀接住,不三合,濟氣力已疲,忙揮軍掩殺。高啟背後一千軍馬亦來救陣,凡有阻擋者,槍刺斧砍,性命全無。
成濟大驚往後便走,魏軍趕來護住,啟催馬來追,喝曰:“受死。”龍虎雙棍起處,魏軍槍折戟斷,腦碎身粉,莫有能敵者。
濟麵無血色,急令退軍歸城。
蜀軍趕至城下,上麵亂箭射來,高啟遂命左右退軍。
且說成濟折了一陣,心中慪火,無處發作,遂令眾將守城,自歸府中飲酒,大醉。
忽副將季冕闖入來報:“城外蜀軍射入一書,被小校拾得,吾特來報將軍。”言罷,雙手呈上,扶劍侍立。
成濟接書觀之,書略曰:取成濟頭者,拜為大將;獻陳倉城者,就為首功。濟拍案大怒,見季冕在側,喝曰:“汝手扶劍柄,欲背主求榮否?”
冕大驚,跪地曰:“某實無此心。”眾將聞訊,前來告饒。成濟喝令左右,杖脊三十,冕府外慘叫,心內憤恨不已。
成濟傍晚酒醒,心腹告曰:“軍心不穩,恐有變故。”
濟曰:“可斬亂軍心者。”
對曰:“無憑無證,難服眾心。”
成濟問曰:“可有良謀?”
又對曰:“蜀軍紮寨在水畔,今大勝一場,必無防備,將軍何不三更劫營,蜀軍若敗,必落水自殘,則大勢定矣。城中再無敢反者。”
成濟從其說,遂令諸將守城,自點精兵五千,趁夜開城,人銜枚,馬摘鈴,潛至蜀寨前,撥開鹿角,濟大喝一聲,引軍殺入,卻見蜀寨中人馬皆無。濟叫曰:“中計矣。”
語未落,火把通明,無數蜀軍四麵圍住,為首一將,皂袍銀甲,手執龍虎棍,乃高啟也。啟喝曰:“成濟納頭早降。”
濟不敢相敵,急令退軍,四下蜀軍衝殺而來,魏軍隻顧逃命。眾軍護住成濟,拚命殺透重圍,即至城下,濟大叫開門,城上季冕喝曰:“吾等降蜀了。”言畢,亂箭射來。
成濟奪路便走,卻被高啟趕上,背後隻一棍,拍成濟落馬。
高啟斬了成濟,餘者跪地請降,季冕命人打開城門,迎蜀軍入城。至天明,陳虞命人張榜安民,大賞三軍,啟自寫書,發與孔明,表季冕之功。孔明接書大喜,一麵表奏後主,一麵遣使勞軍,令高啟,陳虞,暫守陳倉,季冕為副將輔之。
不說關索等將占了街亭,廣修城寨,隻說薑維、突利蒙引軍奔安定殺來。
安定太守陳騫(陳矯子)聚眾將議曰:“蜀軍遠來,力氣早疲,今可以馬軍為先鋒,至南城外下寨,若彼至,即向前衝殺,使其紮寨不得,此乃以逸待勞也。”
眾將拜服。
副將淩凱請命曰:“某願為先鋒,斬將殺敵。”
陳騫囑曰:“蜀將薑維智計如海,上將突利蒙有萬夫不擋之勇,將軍不可輕敵,隻需引馬軍驅趕蜀軍即可,不可力敵。”
淩凱受計而去,引馬步兵五千,離城十裏紮寨。
突利蒙引軍既至,探馬飛報:“安定城外早有魏軍紮營。”
突利蒙曰:“某去討陣,斬其先鋒,再安大營。”言罷,引本部軍馬一千,奔魏寨而來。
魏軍哨馬報知淩凱,凱笑曰:“不等吾去劫寨,自送上門來,卻是個莽漢。”遂盡引馬軍二千出戰。
兩軍對陣,突利蒙大叫曰:“魏將報名。”
淩凱對曰:“某乃淩凱,汝是南蠻突利蒙否?”
突利蒙聞言大怒,催馬殺來,叫曰:“匹夫辱俺,納命來。”淩凱也不接陣,把槍一揮,二千騎兵衝殺而來。背後蜀軍早驚,趕忙掩殺,兩軍混戰。卻是魏軍兵多,不遺時,將蜀軍困在核心,折損極多。
突利蒙暗道不妙,急命左右退卻,獨自在頭前,揮大棒引路,淩凱抵不住,蜀軍遂衝殺而出。魏軍騎兵蜂擁追來,卻被連弩射退,先鋒中箭落馬,被自家軍馬踐踏,死者無數,凱忙命收兵歸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