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昂話音尚未落下,大帳中眾將官已然齊刷刷地將眼睛轉向他,一臉期待地盯著他看,似乎是在等待他說出那個奪取黎陽城的計策。
曹操身穿黃色戰袍,頭戴金盔,身披金甲。跽坐於大帳公案後麵的席上,問道:“昂兒有何妙計可破黎陽?快快說來!”
曹昂不緊不慢地說道:“孩兒日前曾派細作潛入黎陽城中查探,得知城內土硬水堿,樹少草稀。守軍和居民都缺少柴草,需要經常出城譙采。父親可帶大軍暫時退往黃河南岸,同時如此如此這般而行。到時裏應外合,便可搶在顏良之軍趕到之前奪了城池。”
曹操問諸將:“子修此計如何?”
眾將皆讚道:“大公子之計甚妙!”
曹操撚須笑道:“好,孤就依此計行事。”言訖,停頓片刻,忽朝帳下一側叫道:“於禁。”
話音方絕,隻見一個方臉大口,唇留長須的漢子起身走到公案前,拱手道:“末將在。”
這個年紀約莫四十歲的漢子正是曹營名將於禁。
於禁表字文則,乃泰山郡钜平縣人氏。
他本是鮑信部將,中平年間隨其舊主鎮壓黃巾軍,屢立戰功。
鮑信幾年前為救曹操戰死之後,於禁就投奔了曹操,曆任軍司馬、陷陳都尉之職,不久前因功遷平虜校尉。
兩年前,曹軍在宛城被張繡偷襲,被殺得大敗虧輸。於禁引本部人馬且戰且走,退往舞陰。他沿途遇見許多夏侯惇麾下青州兵劫掠,怒氣填胸,果斷率兵追殺那些匪兵。
那些僥幸逃脫的青州兵趕到夏侯惇麵前,誣告於禁謀反。夏侯惇信以為真,跑到曹操麵前告了於禁一狀。
曹操聞訊,派人去喚於禁來舞陰曹軍中軍大帳對質。
於禁聽說夏侯惇告狀之事,並不急著去見曹操,而是令部下抓緊安營紮寨,修建防禦工事,防範張繡的追兵。
張繡的追兵退走後,於禁才動身前往曹操的中軍大帳,向其解釋青州兵事件的真相。
曹操聽了於禁的解釋,不但不怪罪,反而誇獎了他一番。
……
曹操穩坐公案後麵,望著一襲青色戰袍,銀盔銀甲的於禁,口裏說道:“你在本部營中挑選精壯的步卒扮作平民,待城中百姓和軍士出城譙采時混入其中,並隨他們入城,等我大軍前來,依子修之計行事。”
“末將遵命!”於禁抱了抱拳,領命而去。
曹操這時又對帳下眾將道:“今日下午,全軍拔營都起,向白馬方向撤退!”
“諾!”曹昂和眾將一齊起身,拱手應命。
當天未牌時分,曹軍大部人馬陸續啟程,渡過黃河,朝白馬方向佯動。
於禁頭戴褐色幘巾,一襲褐色布衣,率兩百名已然換上平民服裝的壯漢悄悄出了曹軍大帳,扮成樵夫趕到城東一片密林中砍柴。
卻說黎陽守將蔣義渠得知曹軍退走的消息,半信半疑,使人出城打探。
不久,探子前來報說曹軍已然拔營起寨,南渡黃河,往白馬方向撤退。
蔣義渠得報,仍不放心,隻恐有計,教守軍緊閉城門,不要出去。
翌日下午,蔣義渠料曹軍已經走遠,便命令守門兵丁將四座城門打開,放城內軍民出城打柴取水。
於禁此時率兩百死士潛伏在城東一座小村莊附近的密林中,聽到袁軍大開城門放人出入的消息,大喜過望。當即將兩百死士分作數十隊,每隊人數不等,然後陸續趕到城邊,混在出城打柴的百姓之中,進了黎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