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傳國玉璽(上)(1 / 2)

此時正值晚上戌牌時分,灊城內縣衙大堂中燈火通明。

曹操今天上午進入灊城後,居住在灊縣縣衙之中,同時在這裏辦公。

曹昂、荀攸、曹仁、徐晃、史渙、黃忠等人得知曹操要和眾將議事,早早地來到大堂中,分兩班在堂下兩側跽坐。其中曹昂、荀攸、徐晃三人依次坐於東邊席上,而曹仁、史渙、黃忠依次跽坐於西邊紅席之上。

大堂北邊兩級台階上,放著一張墨綠色公案。案上擺放著幾卷竹簡、幾塊綿帛、一個放著數支毛筆的筆筒以及一隻酒盞。

曹操端坐於公案後麵,拿起酒盞,喝了一口米酒,方對堂下眾人道:“剛才探子來報說袁術得知孤大軍將至,心中惶恐,已別了雷、陳二人,準備前往皖城投奔劉子台。”

曹昂問:“父親有什麼打算?”

“孤打算繼續引兵南下,追擊袁術。諸位以為如何?”

荀攸道:“主公不可。”

“有何不可?”曹操劍眉微皺。

“我大軍此番東征,已花費一個多月時間。深入揚州,距離許都太遠。田元皓知道這是個難逢的機會,必會反複勸說袁紹引軍南下,襲我後方。袁紹耳根子軟,說不定什麼時候就采納了屬下的建議,率河北雄兵南渡黃河,與主公爭天下。”荀攸撚須道,“卑職認為主公還是班師回朝,以防不測為好。”

曹操聞言,遲疑不決,半晌方道:“傳國玉璽還在袁術那廝手中。孤不剿滅此賊,為朝廷奪回玉璽,實不甘心。”

“袁術那廝,昏庸無能,奢侈驕橫,揮霍無度,而軍民皆饑寒交迫,已對其失望透頂且多有怨言。在這種情況下,主公就算不發兵征討,他也會自行崩潰的。”荀攸道,“至於傳國玉璽,將來袁賊敗亡後,自會有人送到主公案前。”

曹操又問諸將:“各位有何意見?”

曹仁道:“灊城和皖縣之間山河縱橫,常有盜匪出沒。兄長若執意進兵,到時定會遇到山賊騷擾,以致耽誤時間。”

徐晃也道:“從灊城到皖城,有兩百餘裏。如果走近路,必過灊山。那灊山為大別山餘脈,方圓數百裏,有高峰數十座。山間道路狹窄,曲折難行,不利輜重通過。”

黃忠道:“如果走大路好路,就要繞到舒縣,比近路山路要多走將近百裏。”

史渙道:“最近幾年淮南一帶災害頻仍,糧食收成不好,屢次發生饑荒。我軍庫存的糧草也不多了,而許都和琅琊那邊的糧草輜重都還沒有送來。末將認為我軍不宜再南下,還是回師為好。”

曹操沉吟片晌,問曹昂:“我兒怎麼不說話?說說你的想法!”

曹昂道:“我軍不南下就此罷兵也可以。劉子台是父親舊時相識。您何不修書一封,派幾個心腹之人繞遠路送到皖城,對他動之以情曉之以利,勸他歸順您並設法除掉袁術?”

曹操“嗯”了一聲,頷首道:“昂兒的這個主意不錯。”他隨即親自揮毫,在一張綿帛上寫了封長信,然後裝在一隻錦囊中,交給何夔,讓他帶去皖城交給劉勳。

何夔道了聲諾,將錦囊收入懷中,轉身離開灊縣縣衙。和十個作平民打扮的曹軍健兒騎快馬出了城門,繞到舒縣,再取路去皖城見劉勳。

曹操仍留在灊城,等何夔的消息。

卻說袁術引兵馬離開雷薄和陳蘭二人駐紮的天柱山主峰之後,沿山路朝南邊走了十五六裏,趕到雙尖寨附近。

這雙尖寨上聚集著一幫強人,首領姓梅名成。那梅成本來也是袁術的舊部,後來不滿舊主專橫,便在雙尖寨占山為寇,並和雷薄、陳蘭二人結盟,互相支持。

這梅成聽人報說袁術將從雙尖寨下經過,喜不自禁。他有心要劫掠舊主的金銀財寶和糧食草料,便率手下嘍羅數千人埋伏於山道旁邊,準備等袁軍靠近時再出擊。

袁術不知梅成的計劃,隻顧領兵馬趕路。不多時,隻聽見山上傳來三通鼓響。鼓聲中不計其數的山賊各執把環首刀,呐喊著從路邊密林中衝出,和袁軍廝殺。

袁術吃了一驚,急命眾將士撤退。

梅成不肯放過這即將到口的肥肉,命手下小嘍羅拚死廝殺,務必活捉袁術。

張勳見狀,和袁耀、袁胤、楊弘等人護著袁術,率殘兵數千人沿著北邊山間小路撤退。

梅成統率小嘍羅緊緊追趕袁家敗兵,奪得糧食草料和金銀珠寶無算。

袁術帶著傳國玉璽和數千殘兵又回到天柱山主峰下,欲再次投奔雷薄和陳蘭,卻被二人拒絕。

那兩人又留袁術在山上住了一日,方請他動身。

袁術無奈,隻得硬著頭皮率餘部朝東邊進發,準備穿過茫茫大山,繞路前去皖城。沿途又被數處占山為王的山賊襲擊,手下死傷慘重,叛逃者不計其數。糧草和財物亦所剩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