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喂戰功(1 / 3)

第304章 喂戰功

皇帝下旨派楚王殿下作為主將去收複蜀地一事,對太子殿下和代王殿下他們來說,猶如當頭一棒。這一棒打的非常重,打的他們暈頭轉向,並措手不及。

在這件事情之前,太子殿下和代王殿下他們都以為楚王殿下不過是製衡他們的一顆棋子,並不會對他們造成致命的威脅。再說,朝中支持楚王殿下的大臣,基本上都是文官。雖說皇帝把魯將軍的女兒嫁給楚王殿下,但是魯將軍手中並沒有太多的兵權。最重要的是楚王殿下至今都沒有為大周立下過大功。

可是,如今不一樣了。如果楚王殿下成功收複蜀地,這可是天大的功勞,完全不輸給當初代王殿下收複梁州的功勞,甚至還有些超過。

梁州雖然比蜀地大,但是論地理位置和物資,梁州是比不過蜀地的。最最重要的是蜀地這幾十年來一直被亂臣賊子韓忠霸占著,收複蜀地最大的作用的就是大展大周的國威,而且還能震懾那些賊心不死的亂軍。

還有,不管是先帝,還是皇帝一直都想收複蜀地,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暫時無法收回蜀地。現在機會來了,終於可以收複蜀地。

這次收複蜀必須成功,也就說朝廷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不會失敗。再說,張弓作為副將輔佐,不可能打不下蜀地。也就是說,不管是誰作為主將,都能成功地把蜀地收回來。換句話說,這次皇帝派楚王殿下去收複蜀地,等於把戰功硬生生地喂進楚王殿下的嘴裏。

皇帝追著喂戰功,換誰誰不嫉妒,換誰誰不羨慕。太子殿下和代王殿下他們會憤怒不平很正常,尤其是代王殿下。

代王殿下十二歲參軍,大大小小的仗打了無數場,大大小小的戰功也立了不少。當然,他剛開始率兵打仗的時候,輔佐他的副將也是作戰經驗豐富,輔助他贏了一些仗,但是輔佐他的副將根本不能跟張弓比。

張弓是誰,四大將軍之一。從小就跟在皇帝身邊打仗,他跟皇帝一起打了無數場仗,立下的戰功數不勝數。毫不誇張的說,十個代王立下的戰功都比不上張弓。

代王殿下一直覺得他立下這麼多戰功,都是靠他自己親自打下來的。在領兵打仗這方麵,皇帝從來沒有偏愛過他。而現在楚王殿下要去打仗,皇帝竟然派張弓輔佐,這怎麼不讓代王嫉妒不平?

通過這件事情,太子殿下和代王殿下他們終於意識到楚王殿下並不是製衡他們的棋子,而是要跟他們爭奪那個位子的豺狼。

也因為這件事情,朝堂的局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原本在朝堂上,支持楚王殿下的大臣不少,但是跟擁護太子殿下和代王殿下的人相比還是差了不少。可是現如今,因為這件事情,朝中一些保持觀望的大臣們紛紛投靠楚王殿下,慢慢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

在朝為官的人都是人精,尤其是能上早朝的官員,一個比一個精明。他們看到皇帝這麼安排,就知道皇帝比他們想象中還要看中楚王殿下。有一些大臣猜測,皇帝真正中意的人選不是代王殿下,而是楚王殿下。

雖然楚王殿下性子冷,給人一副“生人勿進”的感覺,但是朝中不少大臣對楚王殿下的印象還是不錯的。還有,楚王殿下在離開京城之前,從不結黨營私,也不拉攏大臣,行事非常低調,從不張揚,這點給大臣的感官也非常好。

楚王殿下成年封王後,沒有選擇留在京城,發展他的勢力,而是沒有任何猶豫地前去他的封地梁州。他去了梁州後,一門心思地建設發展梁州,讓梁州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至於京城裏的大臣,他還是和以前一樣從不收買。對於支持他的官員們,他也從不在意。

對楚王殿下來說,京中的大臣擁不擁護他不重要,他完全不在乎。按理說,像他這樣,擁護他的大臣會對他失望,不再支持他。可是事實相反,這些大臣對他非常死心塌地。哪怕楚王殿下對他們不理不睬,他們也會不離不棄。當然,這些大臣都曾是太學的學生。不管他們是出於什麼目的,但是不可否認他們對楚王殿下忠心耿耿。

別看代王殿下和他的大臣總是因為這件事情嘲弄楚王殿下,其實他們心裏是羨慕的,並且十分妒忌。當然,太子殿下也非常眼紅。

有些大臣從皇帝把梁州給楚王殿下做封地時,他們就猜到皇帝看中的人是楚王殿下。那個時候,他們就開始戰隊楚王殿下。果然,不出他們所料,皇上要為楚王殿下鋪路了。皇上這次給楚王殿下鋪的路真是又大又寬啊,而且不需要楚王殿下費心。